嘉兴重磅发布!一大波利好速看→
3月18日下午,嘉兴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嘉兴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2025年版)》(以下简称《若干政策》)。
三大亮点
系统集成
政策条款方面,全面对接省46条政策条款,除4条政策市级层面不涉及嘉兴外,做到应接尽接。
在此基础上,结合嘉兴实际,细化新增金融赋能制造业发展、支持演艺经济发展、培育赛事经济新增长点、防范企业出口风险等10条政策条款。
政策内容方面,进一步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重点优化支持算力产业、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跨境电商等方面政策内容。
持续加力
财政金融、自然资源、能源和人才等4方面要素保障目标,总体按照力度不减、标准不降、稳中有进安排。
比如,在财政金融要素方面,2025年政策市级财政安排预算资金113.05亿元,比2024年稳步增长;
在自然资源要素方面,工业用地出让中民间投资项目占比从70%提高到80%;
在能源要素方面,明确对列入省“千项万亿”工程年度实施计划的重大项目用能“应保尽保”;
在人才要素保障方面,新增特定领域人才目标,如新增数字技术工程师150名、制造业技能人才1.8万人等。
突出有感
政府内部工作性内容不再纳入“8+4”政策体系,重点突出与企业群众密切相关的政策内容,确保能对号入座、看得懂。
如提出“鼓励通信运营商出台优惠费率和和提供定制化服务,进一步降低传输费率,打造长三角综合使用成本最低的算力产业集群”“力争推动工商业电价较2024年下降3分/千瓦时以上”“对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保费给予不低于65%补助”等。
更加注重民生,把更多的支出投入到医疗、卫生健康和养老保障领域,保障和改善民生领域资金增加3.94亿元。
政策包含8大方面、52条具体措施
△一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包含推动高能级科创平台提质增效、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科创产业项目建设等7条措施。
△二是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包含支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企业数字化、绿色化改造提速提质提效,因地制宜布局发展未来产业等7条措施。
△三是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包含更大力度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持续做旺文旅消费、支持演艺经济发展等7条措施。
△四是推进高水平交通强市建设。包含深化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建设、推进嘉兴全球航空物流枢纽建设、加快建设“轨道上的嘉兴”等6条措施。
△五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包含推动对外贸易稳量提质、防范企业出口风险、加力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等7条措施。
△六是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包含更大力度营造投资环境、全力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大对民间投资支持力度等4条措施。
△七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包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等6条措施。
△八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包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支持推进“劳有所得”、支持推进“幼有善育”等8条措施。
精彩问答合辑
日前,国产人工智能DeepSeek引起海内外的高度关注,也让人工智能成为各地力争抢占的未来产业“制高点”。请问我市在布局发展未来产业方面是如何考虑的,具体有哪些政策举措?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嘉兴在未来产业发展上已具备一定基础,先后获批海宁第三代半导体、港区氢能、海盐核药三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平湖市获评为浙江省算力“新星”产业集群。以氢能为例,全市已形成氢气制储运、燃料电池、氢能整车、氢能设施等全产业链布局,30kW-150kW多种功率的氢燃料电池电堆年产能达1.25万套,产业总体走在全国前列。
下一步,我们要准确认识和把握未来产业发展规律,结合嘉兴实际,围绕重点发展方向,加快核心技术攻关、“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和产业链协同配套企业壮大,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强化要素保障、不断拓展应用领域,在未来产业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一是系统谋划找准方向。依托现有优势和资源禀赋,全市确立了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未来能源三大未来产业领域。二是出台孵化基地培育方案。市级层面将印发《嘉兴市未来产业孵化基地培育建设方案》,为推动我市建设国家级和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做好储备。三是构建“三位一体”工作机制。针对未来产业发展特点,加快建立“创新引领、龙头支撑、应用牵引”的工作机制。四是健全“一业一策”扶持体系。形成从土地、人才、基金、创新资源、新型基础设施、应用等全方位支持体系。
2025年嘉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聚力提升科创能级,加快打造高水平创新型城市”,请问科技部门在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方面将有哪些政策举措?
今年1月,全市召开了“全面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动员部署会”,动员全市上下把科技创新发展放在全局的核心位置,因地制宜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2025年,科技部门将深度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全方位、多层次、可持续的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一是加大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力度,全力构建“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次培育体系,推动企业重科技、愿研发、敢投入。二是加大科技项目对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发挥科技计划项目在增强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中的作用,提高科技项目中企业参与度,鼓励科技领军企业、龙头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探索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评审立项权下放。三是加大创新生态赋能企业创新的力度,迭代出台科技新政4.0版,对企业年研发投入总量和增速给予分档分类支持,强化科技金融保障,建立“企业出一点、保险赔一点、政府补一点”的风险补偿机制,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引进上海等地的优质人才资源。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向全社会再次发出了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其中重点提到了要“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请问嘉兴在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什么举措?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2025年,我市将制定出台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高效发展的相关政策意见,全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具体措施有:
一是聚焦“农业双强”精准发力。全市设施农业占地面积提高到20万亩,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5%以上。二是聚焦“土特产富”持续发力。加快构建“135N”现代农业集群,10亿元以上“土特产”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10亿元。三是聚焦“接二连三”协同发力。计划新招引亿元以上涉农项目30个以上,新培育乡村运营重点村20个以上。
今年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嘉兴在稳外贸方面,有哪些政策考虑?
202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嘉兴外贸顶住外部压力、持续彰显韧劲,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4818.4亿元,同比增长9.3%,高于全国、全省4.3和1.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7.7%,占全国出口份额14.118‰,连续五年创新高;进口1224.8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列全省第1。
进入2025年,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明显增多,嘉兴外贸稳定发展依然面临较大压力。在此形势下,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会议精神,打好外贸“稳拓调优”组合拳,以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以开放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全市打造长三角高能级全面开放新高地。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更加精准支持企业参展拓市,全年将组织超过150个团组、5000家次企业赴境外拓市场、增订单,鼓励企业拓市目的地向“一带一路”国家、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倾斜,并举办9场境外自办展。二、更大力度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探索先行“直播+平台+跨境电商+N”融合发展模式,支持二手车出口企业发展。三、更优服务支持企业应对贸易风险,扩大出口信保短期险规模,对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保费给予不低于65%补助,助力外贸企业“能接单、敢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