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嘉兴 > 县市区 > 海盐县

我县持续加大财政投入 惠民项目加速“奔跑”

发布日期:2025-03-06 10:02 信息来源:海盐新闻 浏览次数:

■全媒体记者 刘建东

本报讯 民生很大,关系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民生很小,小到生活中的细微变化。今年的海盐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医疗提质惠民项目、扶老助困项目、教育优学提升项目、交通出行提升项目、成长关爱项目、就业创业帮扶项目、水生态文明提升项目、安居乐业提升项目8个项目被确定为2025年海盐县民生实事项目。各镇(街道)也将一批群众呼声高、急需解决的事项列为民生实事项目。连日来,不少项目已早早进入状态,以开局即奔跑的奋进姿态按下建设“加速键”,拉满项目施工“进度条”,以实干实绩书写“人民至上”的时代答卷。

日前,记者在县康养中心新建工程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对附属景观进行施工。“康养中心投用后,将提供养老服务,沈荡卫生院也将搬入。新卫生院硬件设施设备、诊疗服务水平也将大幅提升,新增手术室、血液透析、胃肠镜室等科室。”县中医院医疗卫生集团沈荡分院党支部书记詹志胜说。

县康养中心新建工程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按二级综合性医院标准建设,设计医疗床位120张,养老床位150张,总投资1.87亿元。目前,项目室内装修基本完工,预计今年7月竣工,年底前投用。该项目投用后将为沈荡镇及周边镇(街道)居民提供医疗、养老等服务,填补海盐医养结合专门服务的空白。

“今年,我们将实施医疗环境提升行动,启动县中医院、县康复护理院改造工程,并于10月底前完成整体搬迁,于城、通元、百步三家卫生院也将开工建设。”县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民生跟着“民声”走,把民生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是海盐坚持“民生首位”的生动写照。“现在家里无论什么时候用水,出水都很急,变化非常明显。”对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效果,市民马先生赞不绝口;“房子变亮堂了,装修得跟新房子一样。”家住望海街道北荡社区的方女士对居住环境改造竖起了大拇指……在海盐,幸福并不抽象,而是每天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今年我们谋划了3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总投资约1300万元。”“我们将对部分需要硬件提升的学校进行全面翻新、改造,同时,向阳小学教育集团海兴校区也将加紧建设。”“我们将继续抓好‘弱有众扶’工程,完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实现困难群众动态管理、精准保障。”……

一个个民生承诺,一项项民生投入,一张张民生答卷,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海盐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发展温度”与“民生刻度”的高度统一。

教育是海盐的一张金名片,也是民生投入的“重头戏”。在元济高级中学高三寝室楼,宽敞的六人间内焕然一新,寝室布局更加合理,为住校生提供舒适、温馨的居住空间。“改造以学生需求为核心,减少人员密度,调整功能区,保障生活便利性。”该校总务处主任曲峰表示。

2024年,海盐建成公办中小学1所,新增学位540个;实施学校基础设施提质工程,改造提升学生宿舍175间、对义务教育段更换3329套可升降课桌椅;实现高中段普通教室智慧黑板、食堂智慧订餐系统全覆盖。

去年,海盐把交通畅行项目与道路安全项目纳入年度民生实事,多元打通县域交通“末梢神经”。全县17条农村公路完成改造提升,总里程超26公里;全域“三纵四横五县际”共12条全时段“绿波道路”优化工程全部联动组网,里程约144公里;农村地区225处道路路口、弯道实施道路安全防护“星光”工程。

吴建锋是海盐的一名快递员,平时负责通元镇区域快递配送。“现在在海盐开车真是顺畅多了,道路更宽阔更平坦,配上‘绿波’,送快递效率也更高了。”吴建锋笑着说。

近年来,海盐始终坚持民生为本理念,将更多财政资金优先投向民生领域。2024年,全县民生支出74.3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0%,以“硬投入”锻造“软实力”,推动公共服务从“有没有”向“优不优”跨越。去年,海盐10项民生实事项目全部完成,主要生态环境指标、公众满意度保持领先,公共服务持续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