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嘉兴 > 民生

一场民营企业家稳居C位的大会背后——

海宁民营经济,何以弄潮?

发布日期:2025-04-02 09:04 信息来源:嘉兴日报 浏览次数:

“希望我们海宁的企业家,成为最有定力、最有底气、最有信心的群体。”

“政府要‘说话算数、言出必行’,这是营商环境的根本,是政企关系的核心,也是海宁历来的干事风格。”

“对于我们出台的政策、作出的承诺、奖补的资金,市委、市政府不开‘空头支票’。”

……

在今年一季度的最后一天,海宁召开了一场规模大、规格高的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海宁市委书记徐明良一声声动情的号召、一句句坚定的承诺,传递出海宁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做强做优做大的鲜明态度,更体现了与民营企业家携手并肩、共谋发展的坚强决心。

海宁自古是潮涌之地,改革开放浪潮初起,就有大批民营企业家敢闯敢试,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大潮,“敬业奉献 猛进如潮”的海宁精神早已深深刻进基因血脉。

看,在经济转型升级的时代潮头之上,总有“弄潮儿”逐浪前行;听,新一轮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已然吹响!

精神赓续:

从“无中生有”到“异军突起”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站在钱塘潮起之地,我们最懂‘弄潮儿勇立潮头’的胆魄,我们民营企业要有‘三气’:志气、骨气和底气。”在当天的大会上,天通高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建清的一番话令人动容。

企业在发展壮大的道路上,总是充满着艰辛与挑战。去年是天通集团成立40周年,40年风风雨雨,天通从一家乡镇企业成长为电子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在潘建清这位“60后”企业家的执掌下,公司完成了从“中国软磁王”到“材料+设备”双轮驱动的战略转型。

作为浙北民营经济“四个轮子一起转”的发源地,20世纪80年代三次“海宁会议”、90年代三次“许村会议”,树立了海宁的发展标杆。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海宁从“两块布、一张皮”的“无中生有”,到诞生“中国皮革之都”“中国经编名城”“全国纺织产业基地”等一张张金字招牌,靠的正是初代海商“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创新”的顽强作风。

在海宁这片热土上,海商从来都是最活跃的细胞:安正创始人郑安政,从3台缝纫机起家,打造了拥有五大品牌的上市公司;美大创始人夏志生,带着5400元创业,集成灶引领国家标准;鸿翔创始人姚岳良,从单一建筑工程起步,把鸿翔集团带进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宏达创始人沈国甫,从一家乡镇经编厂出发,打造了涉足六大产业的上市企业……

一代又一代海商在商海中搏击,凭借着敏锐的嗅觉、轻巧的身段、坚定的脚步,吃别人咽不下的苦,闯别人不敢蹚的路,推动产业从无到有、企业从小到大,闯出一片天地。

今年,海宁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弘扬企业家精神 支持鼓励企业创新发展的决定》,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让企业家站C位、唱主角。时至今日,海宁已拥有经营主体15.5万家,其中民营企业3.9万家、规模以上企业近1700家。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向来是搏击市场的“弄潮儿”、振兴经济的“生力军”,也是海宁面向未来、加快发展的宝贵资源和硬核底气。“敬业奉献 猛进如潮”的海宁精神也将引领着海宁企业不断奔腾向前。

(下转2版)

(上接1版)

智慧转型:

紧抓技术风口 重塑增长引擎

你可曾想过:一件衣服从面辅料的采购到设计、从制版到样衣制作,都能借助AI高效完成,甚至在用户下单后最快72小时内就可以完成样衣交付。

海宁的深服智能作为全球首创AI设计打版技术的践行者,通过自研AI打版算法,彻底实现设计研发环节设计师与版师的合二为一,使设计师在设计结束后即可得到精准的CAD电子版,实现头版样衣落地。

“AI设计皮衣的亮点主要集中在服装设计和个性化定制两个方面。”深服智能公司董事长吴偲偲介绍,利用AI算法,设计师可以快速生成服装线稿图,提高设计效率。同时,还能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和体型数据,提供个性化的服装定制服务。

对于海宁而言,传统优势产业的深刻转型、蝶变跃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场宏大交响曲中极为重要的乐章。海宁引以为傲的皮革、经编、家纺“三大产业”就是传统优势产业中的典型代表。但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市场大环境的变化,传统产业企业的经营、发展受到不小冲击。

置于新局面、面对新挑战,传统优势产业如何保持优势、向上突围、再创辉煌?海宁企业纷纷用行动给出答案——

老牌企业浙江雪豹服饰有限公司建起智慧化车间,实现了从产品设计、原料挑选、裁剪加工、检验检测、出厂复核到售后服务等30多道工序全流程数字化;

浙江莎特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抓住“两化”改造契机,新上马一体成型式安全气囊袋生产线,投产后能年产安全气囊袋300万套,一年增加约2亿元销售额;

浙江亚东机械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纺织印染设备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矢志研发,主导产品“低浴比高效智能溢流染色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没有落后的行业,只有落后的企业、落后的技术。如今,海宁喊得响、立得住的不仅有“始终靠谱”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有“冉冉升起”的新兴产业。光伏新能源产业厚积薄发,泛半导体产业渐入佳境,生命健康产业爬坡过坎,“无中生有”的奇迹还在发生。

既要看到眼前的困难挑战,更得看到藏于其中的新机遇。这些年,海宁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擘画了产业“双轮驱动”发展的蓝图,致力于打造“241”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乘风自破浪,那些熬过冬天的种子,必将在春天生根发芽。如今,海宁企业正以“敢闯敢干”的拼劲、“厚积薄发”的韧劲、“求新求变”的冲劲,奋力在市场大潮中拔节生长。

政策护航:

营造欣欣向荣的“雨林生态”

试问,海宁的魅力到底在哪?

对于老百姓而言,答案也许是“有一种幸福叫生活在海宁”;而对于企业家而言,则是“有一种幸福叫创业在海宁”。

这一点,海宁立昂东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汪耀祖深有同感。从去年8月设备移入到12月份完成通线,海宁立昂东芯项目落地仅用时120天。

项目跑出“超预期速度”的背后,是海宁市委、市政府为企业提供专项服务;开发区、海昌街道开展联动攻坚,在设备移入阶段用极短时间解决通电问题;安防验收采取“预审+容缺”机制,让生产线正常运行。

“在海宁,政府是‘隐形护航者’,总在关键时刻送上最需要的支持。”汪耀祖忍不住感叹,政府部门既做到快速响应企业诉求,又严守“无事不扰”边界,让政策推送精准如“及时雨”,企业运营安静如“平常日”。

当然,除了在助企服务上“更快更好”,海宁在政策执行上更是“说到做到”。

本次大会共兑现政策奖励1.52亿元,现场50家企业共收到政府真金白银的补贴1.02亿元。徐明良还当着企业家们的面承诺:“在一季度就兑现政策奖励,今后要成为海宁的惯例,体现我们的决心,也让大家放心。”

土沃则稻香。让民营企业长成“参天大树”,离不开营商环境的“阳光雨露”。

30多年前,“兴海工程”的重大决策,推动了海宁从“农业市”到“工业市”的跨越;现在,“新兴海工程”的核心,则是党委、政府为企业“兴发展”创造最好的条件。

这个“兴”,既体现在为企业塑造最好的产业生态,为企业提供最足的要素资源保障;这个“兴”,更体现在为企业牵引最强的创新支持,为企业创造最优的营商环境。

——去年海宁两会期间,企业反映的21条建议,直接推动了传统产业“33条”政策出台;企业反映评审成本高,海宁就创新“多评合一”改革,为企业压缩了80%的审查时间和50%的成本。

——今年海宁两会期间,16条企业建议全部交办;对于企业反映的“土专家”社会认可度低、企业留才难度大的问题,海宁及时完善“潮乡特支人才”评价体系,80%的评选人才来自一线,兑现奖励超1000万元。

“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诚意,令无数企业幸福感满满。可以说,海宁是一个值得投资的好地方,能够为民营企业大显身手、大展拳脚提供广阔的舞台。这样的海宁,怎叫人不心动?

银潢翻空际天白,鲲怒鹏鶱海波击。钱江潮起于海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潮更在此地奔涌不息。在这片热土上,“雨林生态”滋养着每一寸梦想之地,“阳光雨露”润泽着每一颗创业之心,民营经济如春花烂漫,生机盎然。有理由相信,海宁民营经济,这股不可阻挡的力量,定将破浪前行、扬帆远航,激荡起壮阔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