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嘉兴 > 县市区 > 海盐县

海盐以“硬实力+软服务”赢得外资青睐

发布日期:2025-04-03 11:55 信息来源:海盐新闻 浏览次数:

■全媒体记者 潘成豪   王中鹏 朱敏露

一个地方的经济活力强不强、营商环境好不好、开放水平高不高,外资就是“晴雨表”。今年1至2月,海盐实际利用外资超1.68亿美元,规模全市第一。“投资海盐就是投资未来”,海盐凭什么能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外资青睐的发展宝地?

前不久,记者来到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管委会,恰逢一场高效的碰头会,当天讨论的是一个总投资5亿美元的外资项目。这个项目位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主要建设高自动化程度的年产20万TEU混合箱及3万台冷冻冷藏箱两条生产线。现场大家直奔问题,拿出解决方案,只用了15分钟,非常高效。

“项目推进过程中,一旦遇到棘手难题,大家马上聚在一起展开深入讨论,并当场拍板确定解决方案。”开发区(西塘桥街道)管委会副主任姜伟表示,像这样直奔主题、只聚焦解决实际问题的碰头会十分常见,有时甚至15分钟都用不了。会议一结束,姜伟便立即着手落实各项工作。

正是得益于这样高效的项目推进机制,目前该项目正稳步有序推进中,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正式开工。“项目全面建成后,有望成为全球集装箱单厂产能最大的制造基地。”姜伟满怀信心地表示,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60亿元,将为区(街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全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几乎占据了海盐规上工业产值的“半壁江山”。在外资招引这块,其表现更为突出。2025年,海盐提出实际利用外资的目标为3.2亿美元,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则将目标锁定在实际利用外资1.76亿美元,占全县比重超55%。

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实际利用外资已达5359万美元,完成率超30%,为实现全年目标开了个好头。

就在今年1月份,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的蓝地化学(浙江)有限公司年产1200吨特种新材料项目(I期600吨/年)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投产后,将为化工企业提供世界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其产品具有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等特点,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亿元。

据了解,该项目投资方是一家专业的化学品和技术投资公司,总部位于新加坡,旗下控股多家公司并在香港、上海、青岛、西安设立分公司和办事处,2023年集团销售额达16亿元。

近日,记者来到该项目建设现场,见到了蓝地化学(浙江)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周家园,她正在专注查看项目建设进度。周家园向记者介绍,目前地基部分基本完工,计划2026年3月竣工验收,2026年6月项目投运。

“早一点投产,就能早一点抢占市场。”尽管对投产时间有着迫切的期望,但她的内心却十分笃定。“开发区在政策解读、手续办理以及建设协调等方面提供了细致入微的帮助,让企业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项目建设中,这让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周家园表示。

当谈及落户海盐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帮助时,周家园不禁竖起了大拇指。“比如,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氮气等工业气体,项目落地后,政府积极组织园区内工业气体供应方和需求方碰头会,对接化工园区内相关企业,由政府出资建设物料输送管廊,为园区内工业气体的需求企业方供应化工原料。这不仅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还确保了原料的稳定供应。”

从这些事例中,记者清晰地看到海盐在加大外资投资支持力度、加强项目服务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而更为关键的是,外资在“引进来”之后,如何才能“留得住”“发展好”,进而实现与海盐经济和产业转型的双向促进。

实际上,在当初选择投资建厂地点时,很多地区都向蓝地化学抛出了“橄榄枝”。然而,经过深思熟虑,企业最终坚定地选择了海盐,背后有着深层次的考量。

集团相关负责人坦言:“我们坚信投资海盐,就是投资更好的未来,海盐经济开发区新材料及化工园区起步早、基础扎实,作为集团建设的第一个生产基地,我们希望借助园区完善的基础配套,以及周边丰富的化工人才、科研资源,让企业在这里扎根生长、发展壮大。”该负责人还透露,未来,企业还计划在这里建立研发中心,让更多新产品从海盐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同样对海盐青睐有加、深耕多年的,还有丹麦丹佛斯集团。2024年4月,丹佛斯中国最大园区扩建项目在海盐开工建设,这已经是这家丹麦最大工业集团19年里第9次投资海盐。

作为省重大项目,丹佛斯第二园区项目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从签约到开工,再到推进建设,每一步都在与时间赛跑。该项目规模大,总建筑面积达27万平方米,对施工技术、管理协调都提出了极高要求。然而,从去年4月开工建设到今年3月项目验收,仅仅耗时1年时间,创造了令人瞩目“海盐速度”。

从空中俯瞰,丹佛斯第二园区项目非常壮观。据了解,丹佛斯海盐第二园区项目是全省“千项万亿”重大建设项目,一期总投资27亿元,占地216亩。建成后,这里将是丹麦丹佛斯集团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性落成园区,海盐也将成为丹佛斯集团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

这么大的项目,推进如此快速有序,离不开海盐全周期服务保驾护航。据了解,丹佛斯海盐第二园区项目落户后,所在地望海街道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新打法”,推出并实施周报制度,定期召集丹佛斯第二园区项目推进专班、建设单位等进行会商,全面细致了解当前施工进度,持续加干劲、不断强措施,全力确保工程按节点推进。

海盐还积极挖掘适合外资产业发展的新产业。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便是海盐全力打造的新增长极之一。在核药领域,外资企业布局较早,具有先进的技术。因此,外资项目尤其关注海盐这一新质产业的发展动向。

目前,23个核技术应用项目签约落户海盐,总投资80亿元,项目达产后预计产值超200亿元,力争到2035年,实现“千亩千亿”核技术应用产业集群。

如今,“鼓励利用秦山重水堆等核电反应堆进行同位素生产”被列入国家《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海盐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也成功入选浙江省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先导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