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海宁“一块布”与“一片芯”共舞新篇
这几天,海宁产业发展迎来多个利好:5月8日,在2025中国浙江(海宁)半导体装备及材料博览会上,浙江省第三批省级特色产业集群(集成电路领域)核心区、协同区正式启动,海宁凭借在集成电路领域突出的产业基础、创新能力和协同效应,入选核心区;在前不久闭幕的第137届广交会上,海宁服装、纺织等102家企业累计接待境外采购商近4000人次、收获近6000万美元意向订单,彰显“潮城制造”国际竞争力。
大潮东进,今日的海宁紧随时代潮鸣,发出独属于自身的产业拔节之音——坚持做好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这两篇大文章,打造具有海宁辨识度的“241”产业集群,在新旧产业的共舞之中,“一块布”与“一片芯”激荡起不断向新的澎湃动能。
“老树”发“新芽”
“一块布”春风吹又生
可乐瓶等塑料制品,竟然可以提炼成纱线,编织出轻量保暖的运动服面料。这般不可思议的事情,竟在海宁传统纺织面料企业——浙江得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得以实现。公司50%以上的面料产品,都可以用可回收材料研发制成,正是凭着绿色低碳的优势,企业一举成为巴黎奥运会服装面料的供应商;
一根细如发丝的丝线,不仅能耐受200℃高温,还具有较强的阻燃性能,离开火源后可以自行熄灭。作为传统经编企业,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最新研发的特种高性能纤维材料即便每吨售价比普通工业涤纶丝高出30多倍,依旧备受市场欢迎;
华尔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20多年历史的“老牌袜企”,如今的车间里,几乎看不到工人,忙碌的是加工、运输、检测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机器员工”,甚至晚上关闭照明灯光后,“黑灯工厂”实现24小时不间断生产,智能化生产也让企业万元产值成本降低了21.11%;
……
当好技术改造的标兵,才能成为产业突围的尖兵。这些海宁传统企业成功转型的秘籍,无一不是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让传统产业“老树”也能发“新芽”。
实际上,在海宁的工业经济版图上,传统产业的分量不言而喻——
皮革、经编、家纺、服装、袜业、家具、五金、印刷包装8个传统产业,总产值、规上企业数、出口额,分别占全市的35%、52.9%、53.5%;8大传统优势产业,贡献了海宁全市三分之二的税收;皮革、经编、家纺等传统产业的从业人员超20万,是海宁的主要就业领域,孕育了一大批企业家和个体工商户,为海宁拼经济、拼发展攒下了厚实的家底。
但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市场大环境的变化,海宁传统产业进入爬坡过坎的转型期。置于新局面、面对新挑战,传统优势产业的出路何在?
“优势不能丢、薪火不能断,找准转型升级路径,传统产业也可以是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去年以来,海宁因势而谋、应势而变,大力推动皮革、经编、家纺“老三篇”转型升级,紧紧围绕生产数字化、产品高端化、销售多元化等发展方向,加快推动传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企业。眼下,传统产业正迎来政策、投资、需求三重红利。国务院已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省、市、县均已制定配套方案。与此同时,企业厂房建造成本、材料成本、贷款利率也在下降。马面裙、瑜伽服等形成了新风口,传统产业市场依然广阔。
与之相呼应,海宁去年出台了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33条”政策,用真金白银的资金支持和真心实意的帮扶举措,为海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托底。
从零走进“芯时代”
“一片芯”智启新未来
“这里已经是泛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一片热土。”看着办公楼前一幢幢正在崛起的楼宇厂房,海宁集成电路与先进制造研究院院长梅东滨格外感怀。
走进“芯时代”,对海宁来说,是一次颇具胆识和远见的瞭望。
泛半导体产业被誉为世纪黄金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领域。早在2016年,海宁就牢牢把握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变革走向,精准聚焦半导体专用装备、基础材料和核心元器件三大领域,谋篇布局泛半导体产业。经过近10年的培育与发展,海宁泛半导体产业的“朋友圈”不断扩大,泛半导体已经成为海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标志性产业。位于海宁经济开发区泛半导体产业园的浙江众凌科技有限公司,有着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高精密金属掩膜版生产线:4000多平方米的千级洁净车间内,一台台专门定制的光刻、显影、蚀刻、检测等机器设备正在全速运转。不同的工位上,技术员全情投入地关注着眼前的电脑屏幕。偶有工程师走过,检查着生产线上的自动运维情况。
众凌科技生产的高精密金属掩膜版是OLED显示屏的核心模具,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中。这一部件此前一直被日本企业所垄断,2023年下半年,众凌科技通过持续研发,首次突破垄断,开始进入规模化量产,实现国产替代化。
今年1月,好消息又传来,众凌科技在全国首发两项技术成果。这两项新成果的发布,意味着高精密金属掩膜版国产技术攻克核心瓶颈,为我国OLED技术突破和拓展OLED中大尺寸新兴市场按下了“加速键”。
“从2023年的数千万元产值到2024年接近2亿元产值,我们2025年的产值还会持续翻番,下半年产品还要进入海外市场。当下我们的整体目标是,拿下国内50%以上市场份额,大力挺进国际市场,坐稳行业龙头。”众凌科技副总经理赵明烜信心满满。
“芯时代”是海宁的新选择。目前,海宁已拥有规模以上泛半导体企业146家,2024年实现规上产值264亿元。如今,多项产品填补多个国内乃至国际空白,如光刻胶、抛光液、高纯特气打破国际垄断;晶圆键合机、电镀机实现国产化。无论从实力还是从规模来看,海宁的泛半导体产业都已非同凡响。
跳一跳,摘桃子!今年,海宁持续布局“241”产业集群,即时尚、光伏新能源产业分别达到1000亿元产值规模,泛半导体、储能、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分别达到500亿元产值规模,生命健康产业达到100亿元产值规模……这是对各个产业发展目标的量化,也是未来海宁的一个承托,既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也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几个产业加起来的目标数,令人心潮澎湃。
唯有雄心多壮志!一路走来,海宁人敢想也敢干,有机遇便抓住机遇;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新旧动能转化之间,一条条独具海宁味儿的产业新赛道,推动着生产力持续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