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差异化破局,沈荡激活“中国古镇看嘉兴”新动能
一个小镇的焕新“出圈”
当一众江南古镇陷入同质化竞争时,海盐县沈荡镇以一场“微改造、深融合”的革新,完成了从“无名水乡”到“现象级文旅IP”的蝶变。今年“五一”假期,13.33万人次游客涌入这座小镇。沈荡,走出了“中国古镇看嘉兴”的差异化发展之路。
余华笔下的胜利饭店、138年历史的沈荡酿造厂、蝶变焕新的谷仓党群创业孵化园(文化产业园)……长三角甚至全国各地的游客,特别是年轻人蜂拥而至沈荡打卡。数据显示,2024年,沈荡累计接待游客超120万人次,同比增长264%;接待过夜游客34.48万人次,同比增长68.34%。
守“旧”焕新,微改造中见真章
“古镇开发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让历史活在当下。”沈荡镇党委书记戴燕卫的这句话,道出了小镇“出圈”的核心逻辑。面对“千镇一面”的困局,沈荡选择以老街、老宅、老酒等“九老”文化为基底,通过谷仓、贲湖老街等项目的保护性开发,将沧桑谷仓变为网红书店,让始于1887年的沈荡酿造厂飘出酱油雪糕的香气。
打造谷仓文化产业园、沈荡酿造、贲湖老街三大特色区块,持续推进木心居酒店、酿造文旅街区等重大项目建设,盘活码头老宅、文保单位等闲置资产,沈荡全线旅游正在加紧贯通。这种“针灸式”改造成效显著,并与余华主题“文学游”、谷仓文化“体验游”、非遗传承“民俗游”等特色IP交织共生。上海游客尹宇婷感叹:“这里既有原生态的水乡肌理,又有不输城市的设计感,尤其是每个点位都允许宠物进入,实在是很加分的体验。”
面对巨大的流量,沈荡镇兼顾街区的治理与管理,做好疏导交通、志愿服务、诚信经营等工作,让广大游客有良好的旅游体验。“看到沈荡镇这么多干部在努力,我们也自发成立了商铺自治联盟,共同商议出环境卫生共维、诚信经营共诺等10条内容,为街区有一个良好环境尽商户的一份力!”五芳斋沈荡店负责人朱莲婷如是说。
文学IP+产业融合
抓住注意力的流量密码
如果说古镇风貌是沈荡的“形”,那么余华文学IP则是其“魂”,沈荡、齐家、半路、千亩荡、胜利饭店等均可在余华作品中找到痕迹。
2022年6月,余华文学地图在沈荡发布,点燃沈荡“文学+旅游”的火苗。那年11月,余华到沈荡胜利饭店试吃,留下“胜利饭店”“都好吃”的题字。很快,来沈荡打卡余华文学地图,来胜利饭店吃“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渐成文旅热门,大批文学爱好者来沈荡“为情怀买单”。
胜利饭店满足了游客在现实与小说场景中穿梭体验的沉浸式需求,宾客盈门成常态。这个“五一”假期,不足100平方米的胜利饭店沈荡店接待顾客近5000人次。
沈荡镇“运营前置”的思路被证明是成功的,文化流量更催生产业裂变。
“沈荡黄酒,怎么发酵不知道,怎么酿造不知道,只知道好喝。”余华手动点赞的沈荡酿造也接住了“流量”。沈荡酿造将百年酿造技艺转化为酱油牛乳雪糕、白酱油曲奇等创意产品,不断探寻传统酿造工艺与年轻消费群体的共鸣点。其中,酱油雪糕上市一年销量超15万支,成为小红书上打卡沈荡晒图的必备品。5月3日,沈荡酿造单日接待游客1.1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全国劳动模范、沈荡酿造副总经理庞卫华坦言:“从‘卖产品’到‘卖体验’,我们走通了‘三产融合’的新路。”
从“无名”到“有名”的蝶变跃升
一个古镇的焕新“出圈”,没有一步是白走的。
2020年,沈荡被选为浙江省“我们的村晚”举办地,成为撬动全域开发的支点。沈荡以“村晚”为契机撬动整体开发,擘画了从谷仓到老街的一张发展蓝图,先后启动了毛巾厂、铸造厂及一些老旧房屋的收储,开展了沈荡镇文化艺术中心、大草坪、石榴红公园的建设以及主干道街区风貌整治提升,形成以文化艺术中心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