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树德,以行育心!让劳动教育点亮南湖学子青春成长之路
校园农场种植、田间厨房实践、传统美食分享、创意手工制作……这些看似微小的劳动实践,实则是让学生通过双手感知生活,用行动理解责任,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劳动是成长的基石。第135个“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南湖区各学校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塑造品格、锤炼意志、启迪智慧,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别样光彩。
“一年之计在于春”,嘉兴市辅成教育集团一年一度的春耕节又已开启。学校以我国节气文化为核心,精心策划了系列主题活动。孩子们在老师温柔耐心的指导下,化身小小糕点师,学习制作软糯香甜的尺糕、青团等,在一道道工序中感受传统美食里蕴含的劳动智慧。学校还打造了一场妙趣横生的沉浸式春耕游园会,设置多个趣味十足的农事体验区域。在“巧手搓草绳”区域,孩子们专注学习搓草绳的技巧。原本柔软的稻草,在大家的手中逐渐变成结实耐用的草绳,通过实践,孩子们感受着传统农耕工具的制作过程与古人的生活智慧。此外,在校园小农场,孩子们好奇地观察着应季蔬菜、花卉幼苗,聆听种植知识、体验农事活动,从中感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深刻含义。
春耕如诗,万物生长。新丰镇中心幼儿园的萌娃们在生姜种植老师的带领下化身“小趣农”,认真细致地开姜沟、小心翼翼地撒底肥,随后,将姜种整齐排列在沟中,再轻轻盖上泥土,为姜种筑起了温暖的“小窝”。最后,提着小水壶给土地浇透水。通过亲手埋下“姜种子”,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农耕的乐趣与劳作的充实,更在未来的观察与等待中,将亲眼见证生命破土而出、茁壮成长的奇迹,体会到“春种一粒粟”背后的艰辛与希望。
新丰镇中心小学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组织开展了田间厨房实践活动。在老师和家长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分工协作、配合默契。拾柴生火、洗菜切配、掌勺翻炒......不一会,阵阵饭香在田间飘散开来。当一锅锅热气腾腾的野米饭出锅,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有同学兴奋地分享道:“自己动手做的野米饭特别香!这次活动不仅让我学会了团队合作,也让我深刻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嘉兴市第一幼儿园、大桥镇实验幼儿园、新丰镇中学等学校同样将劳动课堂延伸至户外,通过合作烹煮野米饭这样一种充满烟火气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柴米油盐的劳作中,体会到劳动创造美食的快乐,也在协作中收获了友谊与成长。
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环保意识,清华附中嘉兴实验学校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为小盆栽创造一个漂亮的‘家’”主题活动。活动现场,孩子们化身创意小达人,将生活中的闲置物品变废为宝。有的将洗衣液桶剪裁、涂鸦,画上俏皮的卡通图案,摇身一变成为童趣满满的花盆;有的用彩泥为草编篮装饰上缤纷花朵,让原本朴素的篮子瞬间绽放生机;还有的将饮料瓶切割、拼接,组合成造型独特的立体花盆。在孩子们的巧思与巧手下,一件件废品材料竟奇迹般地蜕变为精美的艺术品。这场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手工创作,更是一堂生动的美育与劳动教育课。
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教育集团的校园里同样涌动着蓬勃的劳动热潮。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艾草田养护、阳台种植区搭建、端午香囊缝制等特色劳动实践中,用双手诠释劳动之美,让校园处处洋溢着辛勤耕耘的气息。
在凤桥镇中心小学的“希望农场”劳动基地,同学们化身勤劳的“小农夫”,手握锄头,在田垄间认真翻土、细致播种。各班级纷纷施展创意,有的巧妙搭建起遮阳棚,为娇嫩的植物遮挡炽热的阳光;有的精心搭起木架,引导藤蔓植物向上攀爬生长。随着反复实践,同学们的劳动技艺愈发娴熟。在日常的养护中,同学们对植物幼苗呵护备至。看着幼苗在自己的照料下茁壮成长,大家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真切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与满足。
在凤桥镇中学的耕读农庄内,七、八年级的“种植小能手”热情高涨,挥汗如雨,在资深农技员李林彪、徐林军两位师傅的悉心指导下,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实践。辣椒、西红柿、茄子、空心菜等八种时令菜苗,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被精心栽入泥土。实践过程中,同学们还运用所学知识,创新采用“红蓝CP”混栽法,将辣椒与豆角间隔种植。“徐师傅说这样能防虫害,我们科学课学过共生原理!”一位同学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发现。在这充满智慧的劳动中,传统农耕技艺与现代科学知识碰撞出独特的火花。
在劳动教育创新实践中,余新仁和学校与村社区携手探索育人新路径,联合打造了"小木匠·木艺魔法"特色实践活动。锯齿细密的拉动声与钉锤敲击木板的清脆声响交织,还有孩子们发现创意成果时的惊叹与欢呼,共同谱写出一曲充满生机的"木工交响曲"。原本朴素的木工室,瞬间化作充满活力的劳动教育课堂,成为知识与实践碰撞的乐园。孩子们在亲手操作中感受创造的乐趣,有效提升动手能力与专注力的同时,也让工匠精神与文化传承的理念浸润童心。
余新镇中心小学以校园空中菜园为实践阵地,组织学生亲身参与种植、养护、收获与分享,孩子们在菜园中开展了一场特别的“劳动竞赛”。低年级同学负责清理菜园杂物、制作环保标语牌;中高年级同学则分组承包“责任田”,种植辣椒、茄子等当季蔬菜。孩子们的手上沾满了泥土,额头也渗出了汗珠,但仍干劲十足。“五一”假期前,孩子们还将菜园中最新一茬收割的蒜苗、菠菜整理成束,送给老师们。此外,孩子们还发起了“家庭劳动日”倡议,在假期中与父母共同完成一顿饭、一次大扫除或一项手工制作,并用照片、视频记录“我家的劳动瞬间”,用实际行动致敬劳动者,传承“劳动最光荣”的优良传统。
在嘉兴市秀城实验教育集团钧儒小学,一场直播卖菜活动火热开启。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化身勤劳的“小农夫”与“小主播”,将校内劳动基地种植的蔬菜进行采摘、清洗、捆扎,直播镜头前,孩子们自信满满地介绍着手中的蔬菜,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将蔬菜的种植过程、营养价值娓娓道来,屏幕前的家长们纷纷点赞留言。当“5元一捆”的蔬菜链接刚一上架,瞬间便被抢购一空,评论区满是“手慢无”的感叹,屏幕内外涌动着家校互动的温暖。通过劳动成果变现,孩子们不仅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更在真实的互动中,建立了我能行的自信。孩子们将蔬菜带回家,把亲手种植的蔬菜烹饪后端上餐桌。一家人乐呵呵地围坐在一起分享美味时,那份被需要、被认可的幸福感,成为滋养心灵最好的养分。这场充满温情的直播卖菜活动,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生活,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热爱劳动、自信成长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