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嘉兴 > 重要

飞机一飞,经济腾飞,看嘉兴如何织就临空经济网——

嘉兴南湖机场,振翅待飞

发布日期:2025-05-09 08:14 信息来源:嘉兴日报 浏览次数:

【调研地点】嘉兴全球航空物流枢纽项目

【项目名片】作为浙江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嘉兴全球航空物流枢纽项目包括机场主体工程、机场货运工程、机场配套工程以及圆通东方天地港项目,总用地面积7781亩,总投资152亿元。项目于2023年4月全面开工建设以来,各项工程加速推进,航空枢纽逐步成型,2025年5月2日完成阶段性校飞。

嘉兴全球航空物流枢纽项目投运后,将是全国第二个、长三角区域第一个专业航空货运枢纽,为周边区域提供一个联通国内、链接全球的便捷窗口。

【蹲点时间】2025年3月31日至5月2日

5月2日上午9时33分,随着中国民用航空飞行校验中心的校验飞机滑出嘉兴南湖机场跑道,飞回北京,历时18天的嘉兴南湖机场阶段性校验飞行工作收官,这意味着嘉兴南湖机场从“建起来”迈入“飞起来”的新阶段,距离通航更近一步。

连日来,嘉兴全球航空物流枢纽项目以雷霆之姿进入冲刺阶段。

3月31日,随着一声锣响,浙江省机场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浙江省嘉兴机场管理有限公司在秀洲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拿到了新鲜出炉的营业执照,嘉兴南湖机场从实体建设向着投运迈出了坚实一步;

4月8日,机场货运工程建设迎来关键节点,维修机库宽80米、高21米的大门安装完成,标志着工程全面进入冲刺阶段;

4月17日,作为嘉兴南湖机场的交通配套,市区快速路桐乡大道射线工程(中环西路—三环西路)高架桥护栏实现全线合龙,至此该项目桥梁轮廓全面成型;

4月30日,嘉兴南湖机场航站楼室外幕墙龙骨、指廊玻璃、花瓣幕墙龙骨安装基本完成,花瓣铝板安装完成95%,室内精装修完成90%;

……

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嘉兴发挥重大交通项目的“乘数效应”,驶上了一条新的城市发展赛道。飞机一飞,经济腾飞。如今,以建设中的机场主体工程为圆心,一个全球航空物流枢纽正在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连日来,记者深入嘉兴南湖机场建设现场,寻找长三角首个专业航空货运枢纽背后的发展密码。

筑路苍穹——

从方寸之间到轮廓日渐清晰

长三角首个专业航空货运机场

开启腾飞之路

微风轻拂,艳阳高照。5月5日上午,嘉兴南湖机场跑道上,指示标识串点成线,在空荡的场地上勾勒出一条条笔直的通道。

为了这幅图景,嘉兴倾尽全力。

嘉兴航空枢纽办常务副主任喻伟亲身参与了嘉兴南湖机场规划、报批与建设的全过程。

早在2006年,嘉兴市委、市政府就提出要建设嘉兴南湖机场。2010年,嘉兴南湖机场项目开始前期筹备工作。

从那时起,嘉兴就邀请上海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国内航空顶尖团队参与。民航新时代隶属于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是机场设计规划和建设领域的“国家队”,参与了国内80%已通航运输机场的设计建设工作,其中就有北京大兴机场、上海浦东机场等国际航空枢纽。

此后,由于嘉兴南湖机场地处长三角腹地,建设用地和空域资源相对局促,2014年,嘉兴市委、市政府启动了机场可研方案的调整,2020年正式上报可研审批。

一子落,满盘活。2021年8月,机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层面正式批复,向所有嘉兴人官宣:翘首以盼的“航空梦”将照进现实!

这一消息传来,犹如一声激荡心弦的钟响,嘉兴街头巷尾都在热议。

机场建成后噪声情况如何,这是当时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喻伟回忆道,那次获批的可研报告对跑道方向作出了调整,将第二跑道走向调整为“东南—西北”走向,飞机起降时不再横穿市区,避开了城市中心和主要居民区,解决了噪声问题,同时也打开了航空发展的空间。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提出“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规划建设嘉兴航空联运中心”。

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期盼中,留下了嘉兴南湖机场筑路苍穹的生动印迹。长三角城市机场众多,仅嘉兴周边1小时车程内就有几个大机场,嘉兴的机场如何定位、凸显特色?

嘉兴南湖机场的思路是错位竞争,坚持“客货并举,以货为主”,走的是差异化、特色化之路,进一步促进区域航空物流发展,将与长三角机场群形成重要的功能配套。

长三角制造业密集,航空运输需求很大,尤其是体积较小、时效要求高的高附加值产品更加适合空运,比如电子信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未来机场将变成“磁场”,为周边区域提供一个联通国内、链接全球的便捷窗口、通道,赋能更多产业发展,同时引入更多高端海鲜水产、水果等全球好物,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方寸之间图纸描绘到项目轮廓逐渐清晰,从规划落地开工建设到提质增效加速推进,嘉兴开启腾飞新征程。

以往,嘉兴人想坐飞机,最近的也要到杭州或上海。“家门口的机场”投入运行后,在填补嘉兴民航运输空白的同时,将形成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相结合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前段时间机场校飞我一直在关注,很期待以后能在家门口坐飞机去全国各地。”市民张谷良一直密切关注着嘉兴南湖机场的建设进度,他激动地说,“未来嘉兴会和全球交往得更密切,这让我们非常自豪!”

当前,嘉兴南湖机场阶段性校飞已完成。

“校飞是机场投运前的一个必备程序,也是后期行业验收、试飞、通航运营的先决条件。”嘉兴航空枢纽办主任、校飞保障指挥部现场总指挥周大勇表示,“前期,我们进行了非常充分的准备,成立了7个专业工作组,投入大量的精力、人力和物力,历经一个半月的筹备,确保校飞顺利进行。”

让各独立环节由“积木组合”变为“血脉相通”,绝非易事。

面对“多线程、高密度”保障挑战,市产业集团成立现场校飞指挥中心,市机场公司一周内将工作地点全部搬到航站区现场,5天内落实全体校飞保障组场地布置、办公家具采购等30余项工作,同步联合洪合镇建立“5分钟响应—30分钟闭环”沟通联络应急机制,推进保障快速到位。

“保障力就是战斗力。”市产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初以来,市产业集团陆续对接了民航华东局、中国民用航空飞行校验中心、浙江空管局、运营商等单位,在一周内一线协调解决空管工程涉及的通导室、塔台、气象观测、气象预报等6类13项关键问题。

从气象预警到道面毫米级检测,从灯光零误差校准到通信秒级响应……37项工作全部保障到位。

挑战不可能!昔日蓝图即将变为现实,周大勇感慨万分:“建设嘉兴全球航空物流枢纽,不仅对嘉兴,对浙江省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都意义重大。”

临空一跃——

从“十网九空”到“凤凰来栖”

嘉兴临空经济区振翅欲飞

4月30日上午,秀洲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指挥部招商运营组的王曦东,正在对接这一周来嘉兴南湖机场洽谈合作的客商们。

“2023年和2024年两年,我们‘走出去’比较多,宣传推介我们的机场。今年开始,过来找我们谈的居多。”在他的朋友圈里,记者看到了他晒出的去年一年3万多公里的飞机里程数。

转变,有时在一夕之间,有时也需久久为功。

2022年11月,秀洲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指挥部挂牌成立,也就从那时起,王曦东进入了招商队伍。

一旁,嘉兴航空枢纽办综合规划组组长张瑜补充道,临空经济区的规划和机场谋划同步进行,想要以机场带动整个区块的经济发展,必须有一个承载的平台,才能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

刚开始,指挥部就一间办公室,出去推介嘉兴南湖机场时,招商人员时常会被对方反问:“你们嘉兴有机场?”

没有朋友圈,就创造机会。那两年,招商团队去过北京、天津、深圳、重庆等城市,看机场发展模式、寻招商合作机会。如今,王曦东的朋友圈里,新增了1000多位项目相关客商。

当然招商绝非易事,往往是“十网打鱼九场空”。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嘉兴南湖机场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等有优势,在产业集群方面也很有优势,汽车运输到这里,就可以上飞机直接出口。王曦东的电脑里,存着各类洽谈企业的资料。在他看来,临空经济示范区导入的必须是紧密度高的产业,才能有效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和稳定性。

今年2月才签约的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机务维修项目已经开工,能容纳两架大型宽体货机同时检修的大型机库预计年内竣工。“目前国内这样的大型航空机务维修工程并不多,早一日投产,我们就更有竞争力。”机务维修项目负责人陆叶算过,从签约到投用,正好匹配机场启用时间线。

从0到1的突破,是嘉兴临空经济区大破大立重塑产业新格局的注脚。

嘉兴临空经济区结合了国内外专业货运枢纽机场的成功案例,确立了以航空物流为主导,跨境贸易、临空高端制造、生产性服务为主体的“1+3”产业发展体系,将零散的单招单引转变为更为高效的“链状”产业吸聚模式,打造千亿级临空产业区,成为支撑嘉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产业发展的格局与能级,决定了临空经济带给人们的“想象空间”究竟有多大。

“以全球航空物流枢纽建设为牵引,以争创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为目标,全力推动临空经济区由‘新生’向‘兴盛’迈进。”嘉兴临空经济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许发良满怀期待。

今年,嘉兴临空经济区将在147平方公里内构建“一体展三翼、一心汇三谷”的总体布局,推动全市域形成“大临空”格局。力争到2030年,嘉兴临空经济区实现总产值2500亿元,瞄准“高空+低空”前沿领域,重点招引航天制造、光电智能、集成电路项目,打造临空产业新高地。

当前,在构建全市域“大临空”格局下,嘉兴动作频频,透过机场枢纽来拓展对内对外的发展空间:秀洲区临空经济联合招商中心挂牌;桐乡市濮院临空产业园破土动工;2025嘉兴临空经济区招商推介活动上,总投资106亿元的18个项目集中签约。

对嘉兴而言,机场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新的发展动力。

腾云四海——

从“专业枢纽”到“多式联运”

打造空中丝绸之路的新枢纽

始于机场的波澜,正在向外散发更大的能量。

4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距离航站楼不远的圆通东方天地港项目现场,这里的部分单体建筑已经完成外部结构施工,不少大型机械还在楼外运行,做着最后的冲刺。

专业性航空货运枢纽是货物运输的“全能手”,具有全品类、全业态、全时段、全时效的货运保障能力,对区域发展的助力不言而喻。

作为圆通集团自主投资建设的经营项目,嘉兴采用“专业化枢纽+航空货运航司”的组织模式,与圆通集团密切合作,携手打造全球航空物流枢纽。

未来,东方天地港将成为集航空货运、转运中心、仓储、保税、清关、口岸服务、飞机维修及国际商品展示贸易中心于一身的综合服务型现代空港物流园区。

“整个项目的进展远超预期。”圆通航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何耀琦向记者介绍道,项目总面积有110万平方米,现在已经开工94万平方米,结顶73万平方米;26个单体已经开工,其中3个单体已竣工,完成形象进度的70%。

其中,原本计划于今年6月交付、年底运营的多式联运中心,按当前的进度提前了足足半年,这也意味着开业运营的时间也将大幅提前,整个项目主体将于今年6月建设完成。

这个提前完工的多式联运中心,“含金量”如何?

“我们将通过整合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为客户提供灵活、高效的物流解决方案,缩短运输时间,降低物流成本。”何耀琦表示,多式联运中心将以空港为核心,借助海陆铁水四位一体的特殊优势,打造长三角互联互通大通道,构建“一带一路”双向开放桥头堡。

步入多式联运中心的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分组对各类大型设备进行安装。

“未来,我们将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等,实现从仓储运输到配送的全流程管理,最近在安装的就是‘黑灯工厂’的相关设备。”他透露,目前,圆通正在与跨境电商、仓储物流、供应链、商务酒店等行业的近30家企业进行深入洽谈。

“机场建成后,物流的便利性大大提高,出口样品可以很快寄送到客户手中,加快交易流程,对我们的出口业务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汇信进出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俊分析道,有了机场,快时尚产品可以很快进入目的市场,无论是交易便利性还是客户体验感都将大幅提升。

在更多货物坐等嘉兴南湖机场“起飞”的同时,企业也在主动转型中随之“起势”。

4月28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秀洲区王店镇的浙江鼎美智装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铝岩板生产线正在持续运作,原材料源源不断从机器口加入,经过一系列高温复合与剪裁后被整整齐齐码放起来。

站在产线旁,公司副总经理王晓光得意地向记者介绍:“这次我们负责的是嘉兴南湖机场航站楼部分墙面的装配式装修,一共有3000多平方米,面积不算大,但是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

鼎美智装与嘉兴南湖机场的结缘,还要从两年前说起。

从地图上看,鼎美智装距离嘉兴南湖机场的距离只有10公里左右,原本只是机场开通的受益者。2023年,市政府的一次调研过程中,装配式装修“多快好省”的优势让所有人眼前一亮,从此便在嘉兴即将实施的重点项目中加以推广。

经过王店梅里制谷产业园配套综合提升、嘉兴一中学生宿舍改造提升等项目的品质验证后,2024年11月,鼎美智装获得了嘉兴南湖机场项目的合作契机。

从“间接受益者”到“直接参与者”,这样的身份转变,让王晓光激动不已。

他在公司会议室里挂起“作战图”,把嘉兴南湖机场项目作为“第一优先级”。排工期、赶进度……这笔订单,最终提前了一个多月完成。

“机场为我们带来的效益,无法估量,远远不止经济方面。”王晓光充满信心,当前,行业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参与机场这样的重大项目,不仅会为企业打响知名度,更能为行业的发展开拓全新机遇。

同样位于嘉兴南湖机场核心区的洪合镇洪合村是传统制造业村庄,以毛衫起家。

2018年,为全力保障嘉兴南湖机场建设,洪合村十多个村民小组约300户村民完成征迁。洪合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建良介绍,洪合村既有王洪合纪念馆,也有以“国界桥”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嘉兴南湖机场建设将给村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我们将借助机场优势,为传统产业企业拓展门路出海发展,特色农业方面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同时还要发展运动休闲、乡建研学、文创时尚等多元产业。”王建良表示,洪合村还引进了山地摩托引流项目,形成机车与飞机起飞同框的震撼画面,为游客提供全新的户外运动体验。

一座机场,就是一座城市新的起点,承载着一座城市新的期待。

根据《嘉兴“公铁水空”联运枢纽发展规划》,未来嘉兴将构建起“三枢四网六向多点”的“公铁水空”联运枢纽空间格局,全面支撑嘉兴城市能级跃升。

未来,嘉兴有望成为空中丝绸之路的新枢纽、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对外供应链的新窗口。依托嘉兴全球航空物流枢纽,嘉兴得以大力发展临空经济,这对嘉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人与货的快速流动,正以嘉兴南湖机场为中心,从地面延伸至天际,重塑着嘉兴乃至长三角的时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