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嘉兴 > 县市区 > 海盐县

通元创新举措绘就食品安全共治图景

发布日期:2025-05-09 10:04 信息来源:海盐新闻 浏览次数:

■撰文 张博 陶贞伊

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今年以来,海盐县通元镇秉持着“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将2025年食品药品安全提升项目列为镇级民生实事项目,统筹推进宣教创新、多元共治、科技赋能等重点工作,搭建由政府主导、企业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为群众饮食安全织就坚实防护网。

hyxw0509003_004_01_b.jpg

全民动员,激发公众参与热情

“怎么分辨食物是否变质?”“临期食品能不能吃?”“油炸食品为什么不健康?”在海盐县通元镇,一场食品安全帆布包手绘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大家用画笔在描绘食品安全知识,将食品安全理念融入自己的创意作品。

秉持着“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活动理念,近年来,通元镇积极开展食品安全趣味宣传活动,在寓教于乐中提升公众食品安全素养。“通过丰富活动载体,打造沉浸式宣教场景,让群众从活动的参与者化身为食品安全的宣传者和监督者,目前已吸引超500人参与。”通元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通元镇还设置了“食安小灵通”线下意见征集点,鼓励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建议,累计收集意见120余条,切实将公众智慧转化为食安工作改进方向。

多方联动,构建立体监督网络

“叮咚!”接到订单,戴好头盔,骑上电瓶车,通元镇的外卖骑手夏先生驾轻就熟地奔向取餐点。抵达时,商家已经将外卖打包完毕,他习惯性地走进厨房,看一眼环境卫生,只因他如今解锁了新的身份——“食安哨兵”。

今年3月,为拓宽食品安全社会监督渠道,健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制度,充分发挥外卖骑手“食安哨兵”作用,通元镇选拔、招募、组建了“骑士先锋团”,使其化身“移动哨兵”,在日常配送中及时反馈食品安全隐患线索,同时启动“随手拍”行动,指导骑手加入微信群上报问题,还将监督表现纳入积分体系,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管格局。

除此之外,通元镇还将基层作为食安治理的前沿阵地,通过联动辖区内15个村社协管员开展“拉网式”专项排查,重点整治农村集市、小商店、小餐饮等经营主体,累计检查商铺200余家,整改问题26个。同时,将食安巡查纳入网格员日常工作,借助信息化平台实时上传数据,实现“小事不出网格,问题动态清零”,并邀请“两代表两委员”、家长代表、社会监督员等定期走进食品生产企业、学校食堂,开展实地参观与监督陪餐活动,增强食品安全工作透明度,拓宽社会监督渠道。

精准施策,深化多元协同共治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不仅需要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自律”和监管执法的“他律”,更需要针对不同群体,实施精准化共治举措。

为此,通元镇精心策划“食代守护计划”,针对老年群体,开展“315食品消费知识科普”活动,通过案例剖析、防骗口诀教学,帮助老年人识破“保健骗局”;为幼儿园定制食安课堂,以动画、儿歌等形式引导幼儿辨别健康食品,覆盖全镇3所幼儿园700余名幼儿,从源头培养科学饮食习惯;开展“加油好时光”活动,组织“食小元”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制作美食,在传递关爱的过程中宣传食安知识,凝聚邻里互助力量,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食品安全工作的浓厚氛围。

同时,作为民生实事项目的重要支撑,通元镇食品安全实训中心常态化开展食品企业“两员”(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培训,通过理论授课、模拟操作、案例复盘等形式,今年累计培训2场,覆盖企业人员50余人次;同步开展“百姓点我检”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精准对接民生需求,广泛征集群众关心的重点食品品类、高频消费场所及风险检测项目,并及时将检测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确保了群众对食品安全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构建起"群众监督+专业检测+阳光公示"的食品安全共治格局。

通过持续凝聚社会各界力量,不断创新宣传方式,通元镇实现了食品安全治理从“政府独唱”向“社会合唱”的转变。未来,通元镇将继续深化社会共治模式,不断创新举措,推动食品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群众饮食安全提供更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