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125号提案的答复
李志斌委员:
您在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促进我市高档数控机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前期我们征求了市委组织部、市政府办公室、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等部门的会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针对“第一条建议”方面
市委人才办会同市经信局制定出台《关于人才赋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从提供企业引才定制服务、加强企业人才能力培养等八个方面,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出台《关于实施新时代嘉兴工匠培育工程的意见》《新时代“技能嘉兴”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支持围绕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建设现代产业学院、产业人才学院,开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高档数控机床产业人才订单式培养、定岗式培训等校企合作。但我市也存在企业与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间人才流动不足等问题。下一步,将继续推动高档数控机床人才队伍建设。如,鼓励行业龙头和“链主”企业搭建产业学院、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举办专题产业人才专场招聘活动等。
二、针对“第二条建议”方面
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科技保险补助等政策宣传力度,帮助数控机床企业更好更快享受科技创新政策。2024年,创建浙江省首台(套)装备31项,创历史新高,数量列全省第3。对高档数控机床产业领域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加快帮助其申请专精特新“小巨人”资格,2024年度入围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数控机床产业企业6家,今年经排摸拟申报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数控机床产业企业17家,均已提前介入开展辅导培训。但目前,也存在企业规模偏小等问题,如全市10亿元以上企业中只有2家,亿元以上企业占比不到30%。下一步,将通过集中培训、上门服务等模式常态化开展首台(套)装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申报培训活动,推动高档数控机床企业更好地向上争取政策,加快培育壮大。
三、针对“第三条建议”方面
深化科技计划项目改革,提高企业参与度,企业牵头或参与的重大(重点)科技项目占比不低于80%。支持高档数控机床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申报创新联合体专项,组建一批市级项目型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中试示范应用。编制《数控机床标准体系研究报告》,系统梳理数控机床产业标准体系。近年来,积极推动数控机床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如,海宁奇晟轴承有限公司等负责起草的团体标准T/ZZB2217-2021《数控车床主轴用组配精密角接触球轴承》,津上精密机床(浙江)有限公司等负责起草的团体标准T/ZZB2009-2020《高精密主轴移动型数控复合车床》。但目前,也存在本土高档数控机床高端化不足、知识产权较少等问题。下一步,将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工作,加强“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健全“企业出题、政府助题、平台答题、车间验题、市场评价”协同攻关机制,以科技创新赋能高档数控机床产业发展。
四、针对“第四条建议”方面
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链“链长链主”工作制。围绕高档数控机床产业,组建高档数控机床产业链工作组。通过走访调研查找高档数控机床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堵点问题,以“链长+市级部门+属地政府+行业协会”快速落实机制推动解决问题。“链主”企业通过参与“链群配”活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合作与供需对接。如,欧迪恩与津上完成合作,对接订单金额2900万元。但目前,也存在本土“链主”企业规模不够大,效益不够高的问题,如华领精机,2024年实现产值7488.6万元,尚未突破亿元。今年1-4月,全市高档数控机床产业产值达51.2亿元,增速21.1%。下一步,将继续推动“链长链主”工作制,开展产业对接、工贸联动专项服务,举办“三首”产品推广应用对接会,做好“三首”产品的信息采集和发布,推动高档数控机床产业链稳定畅通。
最后,感谢您对我市高档数控机床产业发展相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