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零距离”感受司法公正
157场开在村里的庭审
“家门口的庭审让我们学到了不少法律知识,今天这堂课上得值!”一位村民在旁听后由衷地感慨道。
昨天,记者从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自去年启动“百庭进百村”活动以来,全市已开展巡回审判157次,吸引企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干部及群众等6341人次参与旁听。这场将法庭搬进乡村的实践,正让群众“零距离”感受司法公正,更以鲜活案例播撒法治种子,为乡村振兴筑牢和谐根基。
遗产分配明确了
前几天,在秀洲区新塍镇大通村文化礼堂内,国徽高悬之下气氛肃穆。这里在进行一场法定继承纠纷案件的庭审,数十位村民坐在“旁听席”,大家既好奇这起“家务事”如何了结,更想弄清楚其中的法律门道。
案件源于遗产分配,父亲王某去世后,大女儿主张继承存款、拆迁款和丧葬费,却遭到母亲林某、弟弟及妹妹的反对。“她早年分了4间房,父亲卧床时从不照料,凭什么再要钱?”双方各执一词,最终诉至法院。
“根据民法典,继承首先要明确遗产范围。”庭审中,法官用家常话拆解法律条文,详解法定继承顺序、遗产分配规则,引导双方围绕争议焦点举证质证。庭审结束后,法官发放民法典手册,趁热打铁解答村民疑问,“儿女不赡养能分家产吗?”“夫妻共同财产如何继承?”一个个真实案例,让冰冷的法条变成生活指南,更教会村民用法律化解家庭矛盾,守护乡邻和睦。
“把庭审现场搬到村里,既解了纠纷,又明了法理,真是一举两得!”大通村相关负责人的话道出了村民的心声。
邻里矛盾缓和了
“你家狗冲出来咬我,凭啥不认责?”“是你走小路惊到它,凭啥要赔偿?”不久前,桐乡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司法所内,两户村民因为“狗咬人”争执不下。
这是一起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纠纷案件。考虑到当事双方同住一个小区,为彻底化解纠纷、消除双方隔阂,此次巡回法庭采用调解的方式进行,并特别邀请了双方当事人所在村社共享法庭庭务主任及高桥街道人民调解员共同参与。
调解法官先以法律条文明确饲养人责任,再联合调解员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同步做通了亲属的思想工作。最终,剑拔弩张的两家人达成了调解方案。
“养宠物不是私事,管好它是法律义务。”办案法官结合案情的普法,让旁听村民瞬间明白,看似日常的养犬行为,却藏着不容忽视的法律责任。
晚年生活踏实了
“法官同志,我实在是走投无路了啊!”85岁的宋老太攥着起诉书,无奈地将子女诉至法院。
此前,老人因房屋失火搬进福利院,又不慎摔伤,可除了大女儿和三儿子,其他子女既不探望,也不支付费用。
这个家庭积怨已久,多次调解无果,且老人行动不便,海盐法院决定将巡回审判车开进福利院。调解时,子女们争执不休,把宋老太气得浑身发抖。承办法官立即制止,“老人含辛茹苦养大你们,如今你们为赡养争吵,将来你们老了,孩子这样对你们,滋味好受吗?”一句话戳中痛点,子女们纷纷低头。经过多方劝说,最终,5个子女达成协议,共同支付赡养费,并轮流照料老人起居。
“赡养老人不只是家事,更是法定义务!”旁听村民的感慨,也道出了这场特殊庭审的深意。随着调解协议的签署,宋老太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晚年生活有了坚实保障。
巡回审判不只是化解纠纷,更是法治宣传的鲜活载体。下一步,嘉兴法院将聚焦农村常见的赡养、邻里纠纷,持续延伸司法服务,通过巡回审判、就地调解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让法治力量深深扎根乡村土壤,为振兴之路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