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西塘桥街道)民生实事“加速跑” 幸福生活“节节高”
■撰文 沈冰清 朱思婷
今年以来,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始终将民生实事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聚焦养老、出行、劳动者关怀等领域,精准发力、持续投入,一系列民生项目落地生根,为居民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让幸福在群众家门口“升级”。
新增2座养老驿站
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头发免费剪,真精神,太好了!”刚体验完爱心理发服务的王阿姨对着镜子笑开了花。本月初,开发区(西塘桥街道)海景社区海景北苑养老驿站启动试运营。活动当天,200多位老年人走进这个崭新的养老驿站,享受了健康义诊、磨剪刀、爱心理发等服务,也开启了家门口的“幸福养老”新体验。
记者了解到,海景北苑养老驿站是市级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内容之一,由海景北苑一处300多平方米的社区用房改造而成。驿站划分了老年活动室、观影室、助餐区、义剪理发区、义诊区、儿童阅读区等功能区域,配备了空调、电视、冰箱、消毒柜、开水器等生活设备,能够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驿站启用后将辐射周边居民2000余人,将为社区近800位老年人提供更好更优质的养老服务。
无独有偶,今年6月,“新港社区邻聚里”养老驿站开放,成为该社区4000多名老年人的新“根据地”。据新港社区党委副书记徐晓萍介绍,该养老驿站已开展助餐配送、健康管理等常态化服务,未来还将引入专业社工组织运营,开展健康教育、反诈培训和手工制作等活动。
据悉,目前开发区(西塘桥街道)辖区已建有东海养老驿站、新港养老驿站及海景北苑养老驿站3个养老驿站,通过整合助餐、医疗、文化娱乐及儿童关爱等服务,力求实现全年龄段居民需求的覆盖,打造集生活照料、健康管理、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让辖区老年人享受到更快捷、便利、贴心的服务,助力辖区老龄事业迈上新台阶。
12条人行横道升级
打造“出行者”平安通途
“现在晚上过马路,心里感觉踏实多了。”最近,家住海景南苑的居民陆根林对家门口的新变化赞不绝口。这份安全感正源于“人行横道守护工程”的落地。今年6月,开发区(西塘桥街道)“人行横道守护工程”全面完工,12个重点路口完成提升改造。
近日,记者在海景大道海景南苑东门看到,新施划的人行横道标线清晰醒目,“车让人”的黄色大字格外显眼。当有行人过斑马线时,数十米外的电子屏便会显示“有人过街”,提示车辆提前降低车速。而在行人等候区域,“向左看”的标志时刻提醒行人注意观察来车方向,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我们街道既有密集的居民区,又有众多企业、医院、学校、商业体等重点场所,对人行横道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开发区(西塘桥街道)交管站工作人员叶爱军向记者介绍。针对这一情况,该区(街道)精准施策,选取12个关键路口,根据不同场景、不同分类设置行人标志、人行横道标志、纵向减速标线、道钉、人行横道预警系统等设施。其中不仅涵盖海景大道海景南苑东门等5个居民区集中区域点位,还包括外塘路与安费诺嘉力迅门口等2个企业周边点位,以及学校、医院、商业体等重点区域点位,实现了企业员工、居民、师生等群体出行安全的全覆盖。
更值得一提的是,开发区(西塘桥街道)积极引入“智慧基因”,针对西场路与花园路口、海港大道与开发区路口等7个重点人行横道,创新安装了AI算法道路盲区安全预警系统。叶爱军将这套系统比作“智能安全员”:“它能实时监测路口盲区的行人与车辆动态,通过声光提醒双方避让,有效避免‘鬼探头’事故发生。”
24小时不打烊
构筑“劳动者”暖心港湾
七月骄阳似火,开发区(西塘桥街道)滨海美食城东门口的工会驿站内却凉意宜人。上午10点多,几位环卫工人享受着驿站提供的凉白开和空调清风。“这天气,能有这么个清凉地方歇脚,太好了!”环卫工金金华感慨道。这份清凉与关怀,自今年4月底驿站建成开放以来,便持续传递。
“工会驿站选址在我们街道城区的核心位置,周边商户云集,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来来往往十分频繁。可之前,这里一直缺少一个能让大家舒适休憩的空间。”开发区(西塘桥街道)清湖社区工作人员吴敏燕是该驿站站长,她告诉笔者,建设这个驿站,就是为了切实解决户外劳动者“喝水难、休息难”等问题。
虽占地仅18平方米,但这座工会驿站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配备了空调、冰箱、微波炉、饮水机、电视机、充电设备、应急药箱等,能全方位满足户外劳动者临时休息、饮水热饭、手机充电等日常需求。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驿站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无人值守的智能化管理。户外劳动者只需刷脸或扫码,就能轻松进入驿站,享受便捷服务。据统计,自驿站开放以来,已有30余位环卫工人完成了人脸注册,累计服务近6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