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嘉兴 > 民生

让“看护愁”变“成长乐”

我市为学生提供“家门口”的爱心暑托服务

发布日期:2025-07-25 08:57 信息来源:嘉兴日报 浏览次数:

“来这里上课,孩子很开心,既学到了知识,又交到了朋友,真是解决了我们家长的大难题!”昨天,家住南湖区七星街道湘城社区的周延庆满脸笑容地说道。

周延庆和爱人育有两个孩子,大的11岁,小的7岁。工作日夫妻俩都要上班,过去,两个孩子一放暑假就要托给爷爷奶奶照顾,可两个娃总闹腾,老人也辅导不了作业,而且在家活动范围小、没有同龄玩伴,着实让人操心。

周延庆的困扰,也是无数双职工家庭的难题。为解决我市双职工家庭暑期“看护难”,孩子“安全忧”“收获少”的问题,今年,“家门口”爱心暑期托管服务被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助力孩子们拥有一个安全、快乐、有收获的暑假。

打造家门口的“儿童乐园”

“我的机器人最酷!”“看我捏的奥特曼!”昨天上午,在湘城社区的“童湘伴”爱心暑托班教室里,传来孩子们稚嫩又欢喜的声音。益智黏土课上,孩子们的小手在彩泥间翻飞,有的捏出棱角分明的机器人,有的揉出圆滚滚的动画角色,课桌上很快摆满五颜六色的“小作品”,整个教室充满了欢声笑语。

暑期“看护难”是压在湘城社区许多家长心头的一块大石头,而社区“童湘伴”爱心暑托班的出现,让这一难题有了解决路径。作为今年嘉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点位之一,该暑托班依托35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主阵地,举办温暖的社区公益暑托班。

“我们这个班从7月7日开到8月1日,招收社区里小学阶段的孩子。”湘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建基指着墙上的课程表介绍,暑托班采用“一周一主题”模式,设计了法治周、科技周、非遗周和实践周四大主题,涵盖安全守护、学业辅导、兴趣培养、实践锻炼、心灵关怀等课程,在社区的合力托举下,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

“暑托班课程相当丰富,只有我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办不到的。”周延庆每天在家长联络群中翻阅孩子上课的照片,他看到孩子参加了模拟法庭、机器人轨道赛、陶艺制作、环保时装秀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忍不住赞叹。更令他满意的是,暑托班是公益性质的,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压力减轻了不少。

社区公益暑托服务的背后,是细致周全的保障体系。社区党委统筹提供场地,整合资源,制定管理制度,链接专业课程;家长需凭接送卡才能接送小孩,确保出入安全;孩子口袋里的“赞赞卡”,记录着孩子的点滴进步……这些细节像细密的针脚,织就了一张安全温暖的防护网,让暑托班的每一份关爱都落到实处。

园区职工实现“带娃上班”

解决双职工家庭的难题,不仅社区在行动,暑托班还直接开进了产业园区,让职工们实现“带娃上班”。

昨天,记者来到海宁市马桥街道经编产业园区科创中心,这里设置了阶梯教室、电脑室、开放式沙龙教学区等8个教辅室,还有经编产业展厅、园区党建展厅2个现场教学点,硬件设施十分完善。教室里,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感受充满活力的飞盘课程;三、四年级的小朋友则沉浸在阅读写作的世界里;五、六年级的小朋友正在上电影赏析课。

“以前一到暑假就像在打仗,现在上班带娃两不误。”准备接孩子的贾丹霞望着教室里的场景,脸上露出久违的轻松笑容。作为二胎妈妈,她曾一度为暑假犯愁:找外面的托班机构,既花精力又花钱;让爷爷奶奶带,两个小孩闹腾也折腾老人,而且老人家“最简单的带法”就是让他们看电视、吹空调、吃饭、睡觉,“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好”。

事实上,在这个拥有3300余家企业、近5万名职工的园区里,每年暑期不少家长都有类似的烦恼。这一背景下,“‘经’夏童梦暑期学堂”应运而生,成为今年嘉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点位之一,给园区职工尤其是外来职工吃下了“定心丸”。在这里,除了每天的作业辅导和外出研学等保留项目外,还安排了音乐课堂、棋类、益智游戏、英语绘本、美术手工、硬笔书法等专业课程,可实现点单式“趣味选修”,自由汲取知识养分。

马桥街道经编产业园区科创管理中心田坤介绍,学堂开办后口碑一直很好,不少家长表示:“家里老大来上过课了,以后老二也要来上课。”“我家的孩子来上过课了,会推荐亲戚朋友的孩子也来上课。”为确保资源精准投放,学堂实行积分制招生管理,通过量化积分确保双职工等家庭优先受益。学堂开办至今,已惠及来自不同省份的500多名孩子。

为学生提供“家门口”的爱心暑期托管服务,是2025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承载着无数家庭对孩子暑期生活的美好期盼。我市将民生关怀的触角延伸至最需要的角落,重点聚焦适龄青少年比较集聚的村(社区),或者有较强暑托意愿的企业园区等阵地,免费为适龄青少年提供“教育”和“托管”相结合的公益性服务,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护航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