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挺起工业经济“硬脊梁”
■全媒体记者 沈昕怡 通讯员 吴达青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海盐县经信局获悉,今年1至6月,全县规上工业产值实现764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列全市第三;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72.3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列全市第一。
这份亮眼的“年中成绩单”,是海盐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以创新驱动为引擎、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优化服务为保障,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写照。
不久前,一套长70米、宽近10米、重约600吨的大型模块化空分冷箱从嘉兴福斯达气体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兴福斯达”)的厂区缓缓驶出,运抵海盐码头,即将发往荣盛石化的舟山项目。
据了解,这一“巨无霸”是嘉兴福斯达自去年10月投产以来制造的最大型空分设备。
“团队仅用不到6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从设计到制造、从工艺优化到质量控制的全过程。”嘉兴福斯达总经理许金松说,这批即将发往海外的轻烃分离冷箱集成了多项公司自主研发的技术,可满足极端工况下的深冷分离需求。
据了解,嘉兴福斯达的母公司为杭州福斯达深冷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一直致力于空分设备、液化天然气装置和低温化工设备的研发和制造,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具备大型、特大型空分设备研发制造能力的领军企业之一。
许金松介绍,公司之所以选择落户海盐,正是看中了这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发展潜力以及优质营商环境。
“我们公司厂区距离码头仅600米,能够极大地降低企业物流运输成本。”许金松说。
嘉兴福斯达依托海盐充沛港口资源,可有效解决大型、特大型空分设备、模块化LNG装置、大型绕管换热器、大型化工冷箱、大型真空储槽等超大装备的水路运输难题,为产品出海打通高效物流通道。以首套大型模块化空分冷箱发货为例,其运输难度极大,仅一个转弯就需约45分钟的精细操作。
“为确保设备顺利运抵海盐码头,运输期间,我们组织开展了路线引导、道路清障、交通管制及车流疏导等一系列保障工作。”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在嘉兴福斯达凭借技术创新与区位优势驰骋国际市场的同时,位于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的浙江联胜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胜新材”)也正以智能化转型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作为当地工业企业智能化升级的标杆,联胜新材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生产全流程,正走出一条效率提升、成本优化的新路径。
一块数字大屏上,物料管道阀门开关闭合状态、过滤器运行情况等信息正实时显示着……近期,记者走进联胜新材的灌装车间,总投资1000余万元的两条全自动化灌装线正在加速运行。在这里,一个120公斤的桶,依靠着自动化灌装线,可以完全脱离人工操作,工人只需进行贴标、盖上桶盖等简单操作。
“相比过去的人力灌装和搬运,自动化生产线帮助我们把效率提高了两倍。”联胜新材总工程师米金龙说,目前,车间每日最大产能为4000吨纺织助剂,凭借企业17辆AGV小车运输,能够大大降低人工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借力新工厂的投用和雄厚的市场基础和团队,我们计划每年实现10%到20%左右的产值增长!”谈及未来,联胜新材执行董事涂胜宏信心满满。
从年产10套大型模块化深冷化工装备的嘉兴福斯达到全自动化生产的联胜新材料,如今,海盐正以一批技术领先、动能强劲的重点企业为支点,撬动工业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润物细无声,滋养着市场主体的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县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海盐将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推动更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落地,同时优化产业链协同生态,力争让“海盐制造”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