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结果

关于对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第4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7-07 17:48 信息来源:嘉兴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费辛欣代表:

您在市九届人大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保护工作建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健全心育课程。市教育局根据中小学生心理成长规律,构建“一校一策”积极心理课程,并综合考虑学生学习负担,课程体系平衡,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平均两周开设一节心理课。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100%,校本(园本)心理课程已逾200门,获国家、省市级精品课程近80门。全市中小学95%的教师持有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证书。同时,各中小学将心理教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日常教学中,推动从“心育课程”向“课程育心”转型。加强校家社协同育人,为学生搭建常态化育人活动载体,让学生在阳光下、在大自然间、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愉悦的体验,培养积极品质,享受健康生活,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弹性和韧性。

(二)普及心理知识。市教育局依托市心理服务总站全方面、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工作。市心理服务总站充分发挥“总分总一站式”心理服务新模式,积极调研各学校的服务需求,结合总站现有资源,制定出三张清单:问题清单、服务清单、定制清单。站校联动、组团下沉、蹲点服务,为各学校提供了五大类服务:积极教育课程组团授课、心理专题讲座、班主任个案督导、心理主题文化活动、高三团队励志活动。2024年面向市属学校开展“蒲公英行动”,共完成高三大型团体励志活动5场、积极教育送课60堂、班主任个案督导4场、教师家长心理科普讲座8场、心理危机干预专题宣讲6场、心理高危学生医教联合评估3场、心理游园会4场,惠及师生7000多人次,为青少年学生护航心理健康成长。

(三)健全干预机制。构建“前端预防、中端预警、端干预”的全程心理健康干预机制前端预防:建立“1+X+Y+N+…”积极教育服务团队成长模型,即:1个积极心理专家团队、10个积极心理顾问工作室、百名心理专职教师、千名积极教育指导师、万名积极心理服务志愿者,全市中小学心理专职教师配备率达100%,培训首批积极教育指导教师和管理者200名2024年全员心理普测覆盖率100%中端预警:在全省率先开通24小时青少年心理护航热线“88517885”,建立高危来电评估、咨询干预工作机制,两年来累计为家长、学生提供心理热线咨询7302例面询1627例,成功干预72例高危来电。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全员心理筛查,对于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由教育、卫健、妇联等部门联合提供一对一辅导帮助。建立家访网格包干制度,确保学生家访工作100%覆盖,重点关注各类精神疾病、严重心理问题等学生群体末端干预:立嘉兴市儿童青少年社会心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构建教育、卫生、政法、公安、民政、社区互通共享通道学生心理诊疗绿色通道100%开辟,中小学健康副校长100%配备。总站统筹区域内心理医生、心理教师、社工等专业力量团组下学校,提高学校对心理问题学生的评估、干预和转介能力。对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由总站协调精神卫生机构、街道社区介入后续评估治疗。

(四)净化网络环境。为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网络权益,市委网信办多措并举,营造清朗健康的网络环境。一是聚焦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联合市教育、公安、文旅等部门持续开展“清朗禾城”“之江净网”专项行动,重点清理“饭圈”乱象、诱导未成年人付费打赏、不良动漫、拜金炫富等有害信息,为未成年人打造清朗网络空间。二是压实平台主体责任,督促属地重点社交类、教育培训类、游戏类等网站平台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自查自纠,严格落实账号实名制,扩充不良信息关键词库,及时拦截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畅通举报渠道。三是强化网络宣传引导,以未成年人为重点,深化“依法治网·清朗禾城”品牌,打造“e法治网—嘉里在行动”专栏,利用网络普法阵地,开展“快乐童心E路同行”等系列普法活动,以法治“未”爱护航,营造向上向善的网络环境。

二、下一步打算

一是联合监测评估。积极探索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等合作,合作建立全市统一的心理健康评估量表。利用统一量表,开展覆盖全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筛查工作,通过专业测评工具和数据分析,建立动态更新的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基础数据库,形成专业性评估报告,为精准施策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二是加强工作协同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为契机,依托嘉兴市儿童青少年社会心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和服务网络,市县协同、部门联动、综合治理,注重加强与政法、公安、网信、民政、卫健、妇联等部门的协同联动,构建卫教、家校、校社互通共享通道和机制,形成上下一盘棋,全市一张网的格局。进一步压实县(市、区)属地责任,推动各地各校落实省教育厅“三机制三清单”要求,落实市县校三级工作调度机制,实施关键数据日报机制和案例复盘机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大中小学心理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配齐配强心理专职教师力量。加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培训,注重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的融合,在教师培训中作为“双必修”培训内容,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加快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B级资格证书培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立项一批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课题,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开展积极教育管理者、指导教师专题培训,遴选一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班主任、心理专职教师、德育干部等,通过项目化研修、主题式孵化和团队式研究,提升教师积极教育理论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