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结果

关于对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第70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7-08 18:35 信息来源:嘉兴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沈雪芳代表

您在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优化教职工配置标准,降低中小学班额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配齐配足各学段各学科教师数量,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和学生正常教育需求的关键教育资源,也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撑。为有效应对生源渡峰问题,切实保障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配备,近年来,教育部门会同编制、财政、人力社保等部门,以改革创新制度谋编制配备空间,以拓宽引育渠道厚师资储备智库,以嘉师攀登计划提师资整体质量,多措并举确保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高质有效开展。

一、以法定管理权限遵循编制核定标准

中央编办《机构编制标准制定和实施办法(试行)》明确,机构编制标准由中央、省级机构编制部门根据授权和有关规定制定,市县无权制定机构编制标准。2021年,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局联合印发《关于创新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区域统筹和动态调整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普高、初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与学生比分别按1∶12.5、1∶13.5、1∶19核定,同时,各县(市、区)可根据教育发展实际需要按规定适当增加专任教师编制(编制规模原则上不得超过国家标准上浮8%)。目前,我省暂无新的编制核定标准。

二、以编制管理创新确保教育配备优先权

一是坚持实行编制核定动态管理。支持教育部门根据实际需求1-2年动态核定各学段编制数,推动市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平稳渡峰、持续达标。二是积极盘活事业编制存量。全面推行公办高校、医院实行编制备案制管理,并探索推广至公办技师学院,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提供可持续保障。三是创新开展教师编制专项保障。先后建立省市两级事业单位编制周转管理制度,并出台《中共浙江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浙江省教育厅 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实施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专项保障计划的通知》,强化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跨学段、跨学校、跨区域、跨层级统筹调剂。四是持续提升编制使用效益。逐步压缩非教学人员的用编比例,鼓励学校深化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对可由社会力量提供的社会实践课程及后勤服务等加大购买服务力,优先保障专任教师用编。目前,全市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占事业编制总量近40%,市属高中学校、5个县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的108%。

三、以师资多元补给支持学校全方位育人

一是推动储备人才培养变革。坚持以师资一专多能提升配置效能,顺应“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试点”“中小学教师定向培养”等改革,近三年累计中小学教师定向培养招生计划106名、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7名。二是发挥“编外”优资联培作用。坚持以多样化师资来源助力学科短缺和个性育人,会同相关部门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实施银龄讲学计划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等,近三年市累计招募优秀退休教师300余人次。三是优化师资统筹共享模式。坚持以县域师资共享促进城乡优质均衡,不断深化教共体(集团化)办学改革和义务教育教师城乡交流轮岗等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近三年累计流动教师近4000人次(其中名优教师800余人次,建成教育集团23个、城乡学校共同体111个,实现教共体(集团化)办学覆盖面达100%义务教育校际差异系数小学<0.40、初中<0.35位居全省前列。

四、以优师惠师实招打造高素质教育铁军

一是待遇保障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目标,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学教育人才引育的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切实增强教师职业获得感,近三年吸引优秀高学历教育人才逾1200名。二是“嘉师成长”提升教师职业获得感。打造“校-县-市-省”四级教师培训体系,构建“新教师-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名师”四阶教师培训序列,举办名师工程储备人才、培训者等多项订单式培训,切实夯实专业成长平台,近三年新增中小学省级人才5人、正高级教师92人。2025年,计划出台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文件,进一步加强职初教师的培养。三是暖心措施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坚持多维度关心教师身心健康,落实教师定期体检制度和教职工疗休养制度,开展教师心理团辅等关爱行动,推动积极教育师资培养,积极营造“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氛围。

、下阶段工作

据统计,我市初中段将在2029年达峰,高中段将在2032年达峰,如何帮助学校顺利渡峰任重道远全市各地各相关部门将各司其职相互协作,推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县域挖潜、市域调剂、省级统筹、动态调整”机制,落实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政策,深化中小学教师管理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梯次建设,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感谢您对教育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