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结果

关于对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14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7-08 18:39 信息来源:嘉兴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杭璐东代表:

    您在市届人大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的建议收悉,市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经与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中级法院、市司法局等部门多次会商,现答复如下:

长期以来,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始终高度重视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法治宣传教育,以培养具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时代新人为己任,与相关部门(单位)密切协同,督促指导学校贯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持续加大未成年人普法力度,丰富普法宣传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普法宣传方式,深度推进法治教育活动,学校法治教育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法治素养明显提升。

一、中小学校法治建设基本情况

全市336所中小学校全覆盖聘任447优秀政法干警、检察官、法官等担任法治副校长通过“一校一聘”“多校联聘”等方式聘任333法律顾问128所中小学校被评为“嘉兴市依法治校示范校”,76所中小学校被评为“禁毒教育示范学校”(其中,国家级1所、省级9所、市级66所)。在2024年开展的“百校净土、青春联盟”禁毒行动中,嘉兴技师学院等10所学校的10个校园社团获评“嘉兴市首批校园禁毒社团”

二、工作开展情况

1.始终把未成年学生作为普法的重点对象。紧贴未成年学生实际需求,坚持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有机衔接,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开足上好“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与法律”等课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围绕宪法、民法典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教育,组织学生参加法庭开放日”“模拟法庭”“共享法庭”等法治教育实践活动

2.突出宪法宣教的核心地位。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宣教为核心,以《民法典》宣教为重点,利用开学第一课、班会、升旗仪式、成人仪式、毕业典礼等时机,融合《未成年人犯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反有组织犯罪法》《爱国主义教育法》等,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获得优异成绩。2024年,第九届浙江省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比赛活动中,我市中小学代表队获1个特等奖,3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和6个三等奖,嘉兴市教育局获得“优秀组织奖”,全市中小学校38.1万名中小学生参与“宪法卫士”在线学习,参与总人数名列全省设区市第一。

3.提升教师法治教育能力水平。一是加大法治教育教师队伍的保障力度。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保障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招聘配备。二是注重名优教师与课例的培育遴选。通过遴选嘉兴市中小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评选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优秀课例,推选省、市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等活动,培育了大批优秀法治教育骨干教师。2024年,推荐10名中小学校法治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参训10名教师全部通过考核,平湖教师进修学校的潘丹华老师获“优秀学员”称号。三是把法治教育纳入校长任职培训、教师继续教育和专门安全法治培训。结合师德教育,落实在职教师每年至少5学分的法治培训。邀请公安、消防、市场监管、检察院、民宗、教育学院等专业人士,2025年2月9日至28日,以县(市、区)为单位,对1600余名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分管安全副校长,开展涉及校园安全工作、校园食品安全、意识形态、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专题报告、经验交流、案例分析等培训且全部通过教育部“中小学网络党校”在线素养测试。

4.推动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法治教育。2024年以来,法治副校长进校园开展普法宣讲活动750余场次。他们结合部门资源,发挥业务专长,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学习,聆听办案故事、观看法治微视频、开启模拟法庭“沉浸式”体验等,有效促进了中小学法治教育、学生保护、安全管理、预防犯罪、依法治理等工作,极大提升了师生的法治意识和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能力和水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您提出的意见建议针对性很强,体现了对社会需求敏锐的洞察力与深刻的前瞻性。我局将在全市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落实“第八个”五年规划中认真吸收,更好地加强中小学普法宣传,营造安全校园。

1.进一步完善青少年学生普法宣传工作机制。坚持把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作为全民普法重点对象,指导各地各校全面落实“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积极履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社会责任,进一步完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青少年“大普法”工作格局。

2.进一步丰富中小学法治教育内容和形式。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开齐开好道德与法治课,挖掘其他学科中的法治观念,有效融入相关法治教育内容。持续开展好以宪法为核心,以民法典为重点的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组织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宪法卫士”行动等。指导各地各校依托中小学社团活动、课后延时服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开展法治主题活动,丰富活动方式,让法治思想入脑入心;发挥校园广播、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校园宣传栏等作用,拓展普法渠道和空间;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网上家长学校等融媒体,打造对内对外宣传交流互通平台,推送法律知识;通过家访、校园开放日、家长学校等方式,不断向家长宣传普及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家长积极履行家庭教育责任,形成校内校外法治教育整体合力;结合中小学生心理特点,鼓励社会面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短视频、漫画等平台、载体,广泛制作打造知识性、趣味性强的体现青少年特点的普法产品、栏目,让青少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法治素养。

3.持续强化法治教师队伍建设。支持、鼓励中小学聘用法学专业毕业生担任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督促各地配足配齐与课程设置相当的法治课专业教师,建立专兼结合的法治师资队伍。加大教师队伍法治宣传教育力度,继续在每年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加入宪法、民法典等法律知识内容,提升中小学教师法律知识普及能力。坚持道德高线引领和法治底线约束并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师德“三红”管理机制,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以“红色预警”筑牢教师底线意识,完善师德负面清单,加大师德正面宣传和负面警醒通报。

4.持续推进法治副校长进校园工作。贯彻落实《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教育部令第52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工作的通知》(浙教办法[2023]18号)工作部署要求,要求各地各校以“全覆盖配备、高标准选配”选优配强法治副校长队伍。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启用浙江省校园安全数字化管理平台中小学法治副校长信息管理应用的通知》要求,指导各地按照“分片包干、定人定校、双向联动”的原则与公安、检察院、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在开展法治教育宣传,指导学校制订完善章程,维护学校和师生员工权益,落实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等方面,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的法律专业能力和特长,更好推进中小学法治教育和学校依法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