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结果

关于对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70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7-09 10:48 信息来源:嘉兴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庄秀园代表:

在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关于增加小学低龄段科学课时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市把加强中小学生科学教育摆在突出位置,系统谋划,大力推进,多措并举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小学科学教育“加法”。

一、主要做法

1.系统谋划,推进科教融合2019年,经市政府同意,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教育局与市科技局联合出台《关于深化科教融合全面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的意见》,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科协、教育、科技紧密配合、加强联动,共同探索青少年科学教育新途径。2020年,市科协联合市教育局遴选认定全市27所中小学为“科教融合”试点校。2024年5月发布《嘉兴市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促进全市中小学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2.整合资源,建强师资队伍。全市298所学校配备852名科学辅导员,276所学校配备546名科学实验员。持续加强小学科学教师配备,广泛开展“中科院科学家进校园”活动,邀请中科院科学家科普演讲团进入中小学作巡回宣讲,科普科技前沿知识、讲述科学探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每年组织安排80场以上宣讲。优化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以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为契机,小学至少配备一名低段专职教师,强化低段兼职教师的科学素养培训,加强小幼衔接研究,提高科学教学的教学质量。

3.激发兴趣,丰富课程形式。小学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全市中小学严格按照《浙江省义务教育实施方案和国家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开齐开好科学课,尤其是低段科学课程。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小学的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将科学与课外拓展、跨学科学习相融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与学习机会,激发少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4.以赛促学,营造科创氛围。加强中小学生竞赛管理,2023年10月,市教育局印发《嘉兴市进入中小学校(幼儿园)全市性竞赛活动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发布竞赛“白名单”,引导中小学校规范参与高质量科创竞赛。2024年11月28日,市教育局联合市科协、市科技局共同举办嘉兴市2024年中小学科技创新节启动仪式暨第3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综评展示活动。在科技节期间举办浙江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嘉兴市级选拔赛、嘉兴市青少年科学嘉年华、馆校联动活动等三大系列科创竞赛,为全市中小学搭建科技创新的舞台。

5.拓展空间,丰富实践场所。打造“嘉禾五育”实践育人体系,发布全市中小学科创研学地图,包含全市36家科创特色研学基地。遴选确定全市66所中小学为嘉兴市示范性创新实验室创建单位,推动各校进一步强化发展特色,提升科创实践条件。充分发挥在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教育资源优势,推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应用酶学重点实验室等8个高校和科研机构实验室向中小学生开放。推动全市中小学与科技馆、科协、社区等单位结对,搭建校内外科创实践场所,建立科创课程资源库。

二、下一步打算

1.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部门联动,联合市科协、市科技局举办第三届中小学科技创新节,组织开展2025年嘉兴市中小学科学教育系列活动,优化竞赛项目设置,加大科创比赛宣传力度,鼓励中小学校发挥学科特长,打造“一校一品”特色科创项目。推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突出核心素养培养,加强实践探究类课程的学习,提升科学课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建强师资队伍配齐县级研训部门科学学科专职研训人员,健全市、县、校三级科学教育教研体系。发挥嘉兴教育学院与各县(市、区)教研部门专业力量,健全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培训体系,加强中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将科学精神、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纳入教师全员培训。联合市科协积极开展机器人竞赛、人工智能教练员等技能培训,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化科学类课程教师。推动全市中小学优化学校科学教育师资结构,配足配齐实验员、科技辅导员。用好社会大课堂,联合科协招募一批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扩充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师资团队力量,促进科学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同步发展。

3.加强协同推进。落实《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统筹校内外资源,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生态”,结合嘉兴市作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的优势,凝聚“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科学教育工作格局。推动开展“家庭实验室创建”活动,推动亲子合作参与科创探究,营造重视科学教育的家庭氛围。健全家长学校体系,充分发挥数字平台优势,完善“数字家长学校”创建,通过家长学校平台加强优质科普资源传播,提升家长科学素养和指导能力。

感谢您对嘉兴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