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72号建议的答复
庄秀园代表:
您在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小学科学实验器材现代化建设与高效利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基础保障方面。一是保障经费投入,小学科学实验器材建设本身是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用于实验器材的采购、更新和维护。但有时仍受限于经费等问题。如目前市场出现小学科学实验工具箱,虽受小学科学老师偏爱,但还没有突破财政统一采购等限制。二是完善配备标准,目前小学科学仪器配备以 2020 年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表 10 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要求”为指导建立小学科学实验配备目录。此标准明显滞后,仅确保满足基本教学需求。三是健全管理制度,制定实验器材管理细则,明确责任,规范使用和维护流程,确保器材安全与高效使用。同时加强质量监管。建立实验器材质量监管机制,严格采购程序,确保器材质量安全可靠。
适度升级扩展方面。一是推进数字化建设,配备数字化实验设备,如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等,提升实验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力。二是拓展实验内容,结合科技发展和社会热点,开发与生活相关的实验项目,如人工智能、环境保护等,激发学生兴趣。三是建设创新实验室,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特色实验室,如机器人、3D打印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鼓励创新开发方面。一是支持教师研发,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开发低成本、易操作的实验器材,并对优秀成果进行推广,二是举办创新大赛,继续做好中小学自制教具和学生创意实验作品展评活动,激发师生创新热情,促进优秀自制教具转化。三是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开发实验器材,推动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
虚拟创新方面。一是开发虚拟实验软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沉浸式虚拟实验软件,弥补传统实验的不足。二是建设虚拟实验室,构建网络虚拟实验室,实现实验资源的在线共享,方便师生随时随地进行实验。二是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利用VR/AR技术,开发互动性强的虚拟实验项目,提升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和体验感。
资源共享方面。一是建设实验平台,建立区域性的实验器材共享平台,实现资源互通。如平湖市、海盐县等均已建有自己的区域平台。二是探索配备模式,建立区域小学科学实验仪器配备指南,落实区域小学科学实验仪器合理配备,建全区域科学实验器材使用评价机制。三是鼓励社会参与,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实验器材的研发、捐赠和维护,形成多元化的支持体系,降低学校经费压力。
提高使用率方面。一是加强实验教学,开足开齐实验课程,将实验操作纳入学生学业评价,提高实验教学地位。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于2023 年制定并下发《中小学实验教学基本目录(2023 年版)》。二是开展课外活动,继续做好嘉兴市中小学科技创新节活动,组织科学兴趣小组、科技节等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探究。三是开放实验室,落实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机会。
设备专人维护方面。一是配备专职人员,为学校配备专职实验员,负责器材的日常管理和维护。2024年,嘉兴市教育局等十六部门印发了《嘉兴市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一项就是统筹推动100名科学家(专家学者)担任中小学科学副校长。二是加强专业培训,定期对实验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三是完善维护机制,优化实验器材维护保养制度,定期检查、维修和更新,确保器材正常使用。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小学科学实验器材的现代化建设与高效利用,结合庄代表的宝贵建议,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强化基础保障,加大财政投入,优化采购机制,修订配备标准,健全管理制度;二是推进数字化设备应用,拓展前沿实验内容,建设特色创新实验室;三是鼓励教师研发低成本教具,举办创新大赛,深化校企合作;四是发展虚拟实验软件和VR/AR技术,构建网络虚拟实验室;五是加强实验使用情况监督,提高实验课程开设率;六是配备专职实验员,加强培训与维护,确保设备正常使用。
再次感谢您对嘉兴教育的关注与支持,我们将继续认真研究您的建议,并持续推动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