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结果

关于对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27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7-09 11:30 信息来源:嘉兴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张华明代表

您在市九届人大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针织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针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市教育局会同市财政局团市委、嘉兴大学认真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针对“在本地高校现有专业基础上增设针织专业”方面

根据目前教育部相关文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尚未开设“针织专业”,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设有“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从我市高校相关专业开设情况来看,本科高校中:嘉兴大学已开设“纺织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其中“纺织工程”入选“十三五”省一流学科;嘉兴南湖学院开设“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开设“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专科高校中:嘉职院已开设“服装与服饰设计”“纺织品设计”“现代纺织技术”等专业。其中,“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国家创新行动计划骨干专业、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和浙江省高水平建设专业群核心专业‌,“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今年2月,嘉职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群被确定为省“双高”立项建设专业群,已连续二轮入围省“双高”。从我市本专科高校目前专业开设及建设情况看,纺织大类专业布点较多,专业(群)建设水平较高,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基本能够满足相关产业对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下一步,市教育局将支持嘉兴大学、嘉兴南湖学院等本科高校开设纺织工程(针织方向),支持嘉职院积极探索开设“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更聚焦地服务我市针织产业发展。

二、针对“深化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

近年来,我市积极搭建高校与企业的沟通桥梁,支持在嘉高校紧密对接地方企业人才需求,着力建设“产学研用转创”新型载体,与地方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实验实训基地、卓越人才培养试验区等,协同开展人才订单式培养。市发改、教育等12个部门联合出台《嘉兴市产教融合“五个一批”实施工作方案》,从2020年起市本级安排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建设专项奖补资金,支持高校纺织服装类专业与行业内龙头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2021,市经信、教育联合启动产教融合嘉兴订制工程,印发《嘉兴市支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2022首批认定市级重点建设现代产业学院13个,嘉兴大学与浙江省毛纺织行业协会、新凤鸣集团、雅娜纺织、中天纺检测、鸿丰高分子等合作组建的“新材料与现代轻纺产业学院”成功入围。该产业学院汇集校政行企各方力量,大力实施教育部、省教育厅“五个一批”项目,规划了“优纤班”等3个产业班,先后培养行业急需人才近400人,形成了“产业班+项目贯通制“的特色育人模式。2024年,职院与东华大学雅莹集团合作组建的时尚设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功入选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025年,第二批认定市级重点建设现代产业学院12个,嘉兴大学与雅莹集团、爵派尔科技、嘉兴市时尚产业协会等合作组建的“嘉禾时尚针织产业学院”,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与许村镇政府、杭职院、海宁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颐佳爱家居等合作组建的“杭海龙渡湖国际时尚产业学院”双双入围,大大促进院校与区域针织产业集群的产教深度融合下一步,我市将支持在嘉高校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支持嘉兴大学进一步聚焦健康纤维产业方向,联合浙江省毛纺织行业协会等单位,共建“健康纤维产业学院”,并全力申报浙江省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为嘉兴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国家级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科技与人才支撑。

、针对“适时设立针织产业学院”方面

今年3月28日,嘉兴大学与嘉兴市时尚产业协会、雅莹集团、新澳纺织、爵派尔科技等校会企代表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共建现代针织产业(人才)学院。现代针织产业(人才)学院主要依托嘉兴大学设计学院、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的学科优势,联合相关企业资源,以打造长三角针织产业的人才摇篮和创新引擎为目标,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打造涵盖“技术研发、设计创新、智能制造、品牌营销”的时尚产业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为嘉兴建设“世界级针织时尚产业集群”提供有力支撑。下一步,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将支持“现代针织产业(人才)学院”依托大学生实践基地与产业学院“双平台”,将课堂延伸到车间,让设计对接市场,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打造“学科交叉+校企协同”育人生态,培育兼具创意、技术与商业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助力时尚产业繁荣发展。

感谢您对嘉兴教育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