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关于对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4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7-09 13:02 信息来源:嘉兴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芦苇岸委员

在市政协九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开展在嘉高校学生新质社会实践活动培养高素质青年人才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市教育局会同市经信局、市人力社保局、团市委认真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针对“政府加强统筹规划与政策支持”方面

实践育人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有机组成,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教育部、团中央等部门要求高校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并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为助力在嘉高校推动社会实践工作,市级层面从战略定位、资源协同、保障机制等多方面发力,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嘉兴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设立市级大学生创业专项支持基金,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基地),打造大学生实习应聘、就业创业全链条支持体系,鼓励支持大学生、留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嘉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也将“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实践)力度,强化困难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就业帮扶。”作为全面优化公共就业服务的重要举措。目前,市级层面尚未制定专门的高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规划及相关政策。下一步,“十五五”期间团市委、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将谋划制定新质生产力实践育人行动方案,明确互联网、柔性电子、氢能储能等前沿领域实践重点;谋划设立“嘉禾青创实践基金”,对承接企业真实课题的高校团队给予资金、设备、数据资源“三位一体”支持,并建立“政校企行”协同平台,由政府牵头整合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南湖实验室等创新载体资源,开放企业研发中试线、实验室等核心场景;借鉴兄弟城市成功经验,谋划嘉兴版“大学生社会实践促进办法”,将企业参与实践育人纳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技术改造补贴”等政策评估体系,并配套“三维贡献度”考核(学生技术突破力、企业难题解决率、产业附加值提升度),对优秀项目给予产业化扶持,形成“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深度融合新生态。

二、针对“企业积极参与并提供实践平台”方面

近年来,我市积极搭建高校与企业的沟通桥梁,支持在嘉高校紧密对接地方企业人才需求,着力建设“产学研用转创”新型载体,与地方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实验实训基地、卓越人才培养试验区等,为高校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提供平台市发改、教育等12个部门联合出台《嘉兴市产教融合“五个一批”实施工作方案》,从2020年起市本级安排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建设专项奖补资金。截至2024年,全市共立项市级“五个一批”五大类285个项目。2021,市经信、教育联合启动产教融合嘉兴订制工程,印发《嘉兴市支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2022首批认定市级重点建设现代产业学院13个,2025年第二批认定12个,大大促进院校与区域经济产业或产业集群的紧密对接。目前嘉兴大学、嘉兴南湖学院牵头的3个产业学院已被立项为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嘉职院牵头3个项目入选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团市委整合市青联、市青科协、市青企协等团属资源,广泛募集适合在校大学生的见习实习岗位,推动企业开放研发、生产制造等核心岗位,增加学生获取新质生产力相关实践岗位的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前沿技术和创新实践的机会下一步,市级相关部门将结合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继续扎实推进产教融合,为高校毕业生参与新质社会实践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为我市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提供高素质青年人才支撑。

、针对“政府要优化实践体系与项目开发”方面

近年来,嘉兴团市委牵头持续擦亮“嘉燕归巢”社会实践品牌,依托“返家乡”平台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围绕科技创新、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方向,有针对性地设置社会实践相关岗位,丰富社会实践载体,确保实践活动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实现高校学生和企业双向奔赴。市人力社保局牵头,校地联合、市县联动创新开展高校毕业生城市体验营活动,打造“预见未来的你”大学生城市体验品牌,大力开发寻根溯源线、工业研学线、返乡创业线、智慧城市线、美丽乡村线等18条城市体验活动线路,组织本地高校在校学生走进企业一线,体验城市文化,并逐步扩展至假期返嘉的市外高校在校生,通过“沉浸式”入企体验、“导游式”政策解读和“陪同式”就业服务等方式,搭建学生与企业的“双向奔赴”平台,让“准高校毕业生”和企业“提前牵手”,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留嘉就业创业。截至目前,全市组织城市体验营活动23场,服务高校学生2348人。下一步,市级相关部门将加强社会实践整体规划和品牌打造,推动在嘉高校学生参与结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领域,开展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和社会价值的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包括:探索依托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南湖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打造“一核多点”实践网络,在嘉兴科技城、嘉善祥符荡科创绿谷等区域建设新质产业实践特区,推动企业开放实验室、中试线等核心场景;探索实施“未来产业领航计划”,发布“嘉兴市新质实践项目指南”,设立“揭榜挂帅”专项,支持高校团队联合企业攻关“AI for Science”科研工具开发、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等课题,配套建立“高校专利池-企业需求库”对接机制,推动30%以上实践成果实现就地转化;探索开发“智创实践”数字化服务平台,集成岗位智能匹配、导师在线指导、成果云上展厅等功能。

感谢您对嘉兴教育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