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第九届第四次会议第261号提案的答复
徐耀法、朱冬伟、郭宗峰、郭丰恩、张慧娟、王玉良、姚武强、曹新萍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第九届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校企共育机制的建议》的提案(第26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针对“打造“双师型”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议的方面
我市统筹中职学校师资管理,连续6年组织开展全市中职院校教师专业(学科)素养测试,助力师资队伍内涵建设的全面提升。为高技能人才师资招聘开辟了绿色通道。建立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高技能人才交流机制,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员等,采取兼职任教、参与项目等方式参与职业教育。完善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定期实践制度,积极开展“组团式”教师入企实践学习,深入企业一线学习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实现专业教师进驻企业培训全覆盖。下一步,我市将加大优质师资外引内育,充分发挥全国技术能手、浙江工匠等名优教师的“领雁”作用,以创新团队建设带动教师整体水平提升。以技术改造等项目为载体,推进引企入教、引教入企。
二、针对“建立产教融合校企育人激励机制”建议的方面
我市围绕“135N”先进制造业集群和“645”服务业产业体系建设需求,牵头制定实施《嘉兴市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发展机制,以现代产业学院和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在全省率先遴选培育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立项确定“北斗•5G”产业学院等13个。出台《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技能嘉兴”行动的十条举措>的通知》,明确对高技能人才提供生活补贴、大国工匠奖励、技能研修培训等。每年安排420万元支持开展现代学徒制或企业现场工程师培养、合作教材开发、企业兼职教师承担教学工作、学生企业实习、合作技术研发等方面。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优化完善产教融合激励、考核等机制,提高毕业生留嘉率。
三、针对“形成全社会尊重技能人才的浓厚氛围”建议的方面
我市通过工匠月、职业教育活动周、市中职技能节等载体,宣传技能成才榜样典型,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时代风尚。近两年,职教周与“嘉兴工匠月”同时启动、同步开展活动,积极对接全国、省市劳模和浙派工匠、乡村工匠等,邀请劳模工匠走进校园,通过专题讲座,技能指导等形式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逐步健全基于岗位价值、技能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体系,促进“员工增技、企业增效、员工增收”。遴选嘉兴首席工匠10名、嘉兴巧匠28名、嘉兴良匠300名,培养期内将拨付支持资金1020万元,建强全市工匠梯队。落实技能人才奖补政策,拨付购房补贴、生活补贴等奖补资金3200多万元。下一步,我市将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关心服务力度,切实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
最后,感谢对嘉兴职业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