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举办全国生态日主题宣传活动
■全媒体记者 沈雨菲
本报讯 昨天上午,海盐 2025全国生态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题宣传活动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此次主题宣传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动员各界投身生态文明建设。
活动现场,海盐县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基地正式揭牌成立。这一基地的亮相,标志着海盐在探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多元化新路径上踏出了坚实且关键的一步。
“生态损害概念,从提出改革至今正好十周年。此前,我们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方面多以货币补偿为主,此次成立基地,就是希望通过更多元化的方式,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修复。”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海盐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核心构成部分,自落地实施以来,海盐积极投身创新实践,在体制机制、办理流程以及履赔方式等多个维度持续探索。近三年间,海盐累计成功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56件,涉及赔偿总金额达727.6万元,有力地维护了群众的环境权益。
回首过去一年,海盐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持续提升。不仅首次将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大禹鼎”银鼎收入囊中,还成功获评“美丽浙江”考核优秀县,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更是连续两年稳居全市首位。
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践行者,环保志愿者代表朱秋理说:“我们会组织像去海边捡拾垃圾、在南北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活动,还会将更多普法活动带进社区和学校,让更多公众清楚认识到什么是违法行为,明白如何做好群众监督工作。”
现场还进行了增殖放流。企业代表向天仙湖投放了白鲢、鳜鱼、青鱼等10万尾鱼苗。三种鱼类有助于天仙湖水域改善水质、维持水域生态平衡、优化鱼类种群结构,共同守护天仙湖的生态健康。
企业作为生态责任的重要承担者,正从“旁观者”变为“践行者”。参与增殖放流的企业不仅投放10万尾鱼苗改善水域生态,更将绿色理念植入生产全流程。
企业代表毛冬梅称:“企业内部从上至下会落实各项制度并加强监督。以生态环境为导向,企业内部与环境相关的事项必定严格遵守,同时还会开展自查自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