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嘉兴 > 县市区 > 海盐县

通元文化赋能和美乡村建设

发布日期:2025-08-15 09:10 信息来源:海盐新闻 浏览次数:

■撰文 张博 吕丽静

近日,海盐县通元镇举办了一场建材家居展会,期间的文艺演出让人印象深刻。其中,名为《雪水春早幸福港》的音乐快板得到了村民们的好评。节目表演者们是一群当地的老党员、老教师和文艺爱好者。2024年,他们自发组建了“银发快板队”,用快板这一传统表演形式,唱出了通元的发展蝶变,也唱响了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

hyxw0815003_001_01_b.jpg

近年来,通元积极探索人文乡村建设新路径,立足乡村发展实际,通过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激活乡村传统民间技艺,赋能乡村共同富裕,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文乡村建设之路。

“老快板”讲“新故事”

人文乡村焕新活力

“竹板声声响彻天,请听我把家乡传……”近日,笔者来到通元雪水港村礼堂书屋,清脆的快板声在这里回荡,老人们精神矍铄,热情洋溢,紧锣密鼓地排练着即将演出的曲目。

“刚才表演的音乐快板都是我们自己排练的,请了老年学堂的老师改编填词。”快板队成员沈阿姨告诉笔者,“我们还准备编排一段快板舞蹈,用更多新形式展示雪水港村的变化。”

除了快板,老年学堂还设置了舞蹈、歌曲朗诵、乐器等课程供大家选择。“以前晚饭过后,除了玩手机就是睡觉,现在‘村村有戏’,大伙都忙着排练节目,我们可不能掉队啊。”55岁的居民王阿姨笑着说。

据悉,2024年,通元依托“家门口的老年学堂”,积极开展“文化礼堂·老年学堂”点单服务,实现14个行政村全覆盖。村民们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形式,用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曲打造本土特色文艺节目,搭建展示农民精神风貌的平台,既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乡村焕发出了崭新活力。

“小阵地”显“大作用”

文化设施出圈出彩

村民高品质的文化活动离不开基层文化设施体系的不断完善。近年来,通元统筹镇村(社区)资源,启动建成了一批文化阵地项目,为乡村人文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这里提供的服务太丰富了,孩子每天都想来。”村民朱女士正带着孩子在通元镇教育文体中心“打卡”体验。作为该镇2024年竣工交付的一处大型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文体中心自开放以来,已经成为了周边群众运动健身、休闲游览、艺术培训的好去处。

“自从村里新修了文化礼堂,百姓们自发组建的文艺团队有了专门的排练场所,家长们节假日带娃有了新去处,大家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更高涨了。”通元村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在通元,一批“小而美”的新型文化空间正成为乡村文化生活的“毛细血管”。

以村民自家院落为起点,或步行或骑车15分钟,就可以看演出、运动健身、阅读……当文化礼堂、百姓健身房、智慧书房、多功能运动场、非遗体验馆等一批小巧精美的公共文化空间陆续建成投用时,村民们在家门口的文化生活有了更多可能。

“送文化”到“种文化”

文化惠民落地生根

除了有形的公共文化空间,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也为通元人文乡村建设贡献了力量。2024年,通元先后举办了“我们的村晚”“想唱就唱的秋天”音乐周、“丰义·寻趣”晚风生活季、五一“来丰义踩坑”系列活动,在青山绿水间呈现了集音乐、运动、康养、非遗等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富有田园诗意的乡村风貌和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也为通元镇带来了流量。2024年,通元累计接待游客91万人次,旅游收入超3000万元。

为进一步丰富文化生态,持续打造“通情达‘礼’·相约有你”文化惠民品牌,通元组建了由本地民俗文化专家、各项非遗代表传承人为支撑的非遗项目群,鼓励引导新老文化跨界合作,挖掘在地艺术资源,擦亮通元镇省级非遗主题小镇的“名片”。同时,通元还不定期开展“送戏下乡”巡回演出、乡村周末影院、传统节日民俗活动,举办乡村音乐会、农民运动会等,吸引了大批村民走出家门,展示才艺。村民们的积极参与,让通元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2018年以来,该镇先后获评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镇、浙江省非遗小镇、浙江省文化强镇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