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投入“加码” 幸福指数“升温”
翻开南湖区2025年上半年的财政“账单”,一组数据格外亮眼: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南湖区精准施策,全区民生支出达25.7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同比稳步增长。这意味着每花出去的100元财政资金中,就有78元用在了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
从幼儿园的崭新玩具到老年食堂的热乎饭菜,从人才公寓的明亮窗户到老旧小区的新电梯,财政资金正通过一条条看不见的“管道”,流进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
“一老一小”政策暖心
民生关怀无微不至
“奶奶,今天的红烧肉炖得好烂,我帮您盛一碗!”8月11日上午11时,新嘉街道东升东路的清华社区幸福食堂里,志愿者小李正给85岁的张阿婆端上热饭。这个食堂每天能为400多名居民提供助餐服务,背后是南湖区财政资金的持续托底。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南湖区共下达老年食堂、居家养老照料中心运营补助和建设补助1725万元,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乎饭。
而在城市另一端,嘉兴市第一幼儿园(勤俭园)的孩子们正在新添置的游乐设施上玩耍。“活动场地现在铺上了塑胶,孩子们跑跳更安全了。”园长笑着说,此外财政资金还为学校食堂配备了净水器和消毒柜,“家长们都特别放心!”
据悉,今年上半年,南湖区安排学前教育经费1.23亿元,用于幼儿园改扩建、玩具更新和教师培训等。
“一老一小”的保障网络,在南湖区越织越密。据统计,上半年,全区为适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长寿保健补助金1707万元,惠及老人超2万名;同时安排积极生育补助、孕产补助等753万元,2400余人次享受到政策红利,有效减轻了家庭生育、养育负担。在大桥镇,刚生完二胎的王女士收到了5000元二孩育儿津贴:“这笔钱刚好够买一堆婴儿用品,太及时了。”
人才服务也是民生投入的重点。上半年,全区累计兑付人才政策资金7262万元,其中,“人才房票”让不少新居民在南湖安了家。“拿着房票去买房,直接抵扣了35万元,压力小了很多。”在南湖高新区工作的李博士说,这也让他更坚定了在南湖扎根的决心。
财政“活水”浇灌
城市更新打造宜居家园
“叮——”随着清脆的提示音,南湖街道云都社区云洲苑小区新一批20台电梯正式投入使用,居民迎来“一键回家”新体验:“以前爬楼梯喘得像拉风箱,现在出门买菜再也不用发愁了!”
这些电梯背后,是财政资金支持的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上半年,全区投入专项资金用于老楼加装电梯、适老化改造,让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焕发新生。
在乡村,财政资金正让“美丽”成为常态。上半年土地出让收益中8%用于农业农村,推动了凤桥镇土地全域整治、大桥镇东区三村环境提升等项目,支持美丽河湖提升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等水利建设项目,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
产业园区的升级,同样也离不开财政“活水”。新增专项债券12.76亿元中,有4亿元投向嘉兴科技城园区高质量提升工程,1.5亿元用于小微园区改造。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南湖区财政管理的“精打细算”,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今年上半年,该区通过盘活闲置房屋资产670处,整改国有资产管理问题3768个,让“沉睡的资源”变成了“发展的资本”。
“每一笔支出都连着百姓的获得感,我们要继续管好‘钱袋子’,让财政资金真正成为温暖人心、推动发展的力量。”南湖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老年食堂的一顿热饭到产业园的一间厂房,从幼儿园的一片欢笑到乡村河道的一汪清水,南湖区上半年的财政“账单”里,写满了对民生的牵挂、对发展的担当。而在下半年,随着“2+6”地块开发、南湖区人民医院等重大项目推进,南湖区财政资金将继续在民生与发展间寻找最优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