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人才项目落地即加速
桐乡“黑马”频出,加速奔向新赛道
乌镇实验室。
3分钟,就能让60℃的座椅降至30℃,一款“智能温控座椅”一年卖出了1.5个亿。在浙江玻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这款“降温神器”正批量下线,运往红旗、吉利、比亚迪等车企的生产线。
这家才成立4年的企业,采用热电半导体材料的“极速控温术”,凭借自主研发的静音风机与热转换系统,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可谓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当之无愧的“黑马”。
“车企抢着要,靠的就是真本事。”提起自家技术,总经理李菲底气十足,其中的奥秘便在于座椅底部的热电半导体材料。
“当冷气吹到它的表面,就能快速降温。”李菲解释道,企业自研的汽车级静音离心风机和热电转换集成系统两项技术并实现产业化生产,把普通的座椅空调变成了集制冷、加热、通风于一体的“多面手”,在市场上独树一帜。
这匹“黑马”的快速成长,离不开乌镇实验室这片“育马场”的滋养。2021年,玻声电子在实验室的引进下落户乌镇,当年就拿下5000万元订单。短短4年间,公司估值已达4.4亿元,成功跻身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跑起来”的飞跃。
在乌镇实验室的孵化矩阵里,这样的“黑马”绝非个例。由董绍明院士领衔的“复合材料构件”项目落地崇福镇,化身嘉兴睿创新材料有限公司,融资超亿元,估值6亿,年产值近亿元,迅速成为了空天材料领域的新锐;李水清教授带着“多元纳米颗粒材料”项目扎根洲泉镇,桐乡华创三同科技不仅获得千万天使轮融资,更与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等“国家队”达成合作,产线完全投产后年产值有望破亿;还有清华大学团队研发的超细纤维隔热材料、精密压电元件、高性能复合薄膜等项目相继落地桐乡……
一个个项目落地即加速,在桐乡这片土壤上快速成长为各自领域的“潜力黑马”。自乌镇实验室成立以来,已落地人才项目18个。
18个人才项目,18匹行业“黑马”。从实验室成果到生产线产品,从初创企业到行业新锐,这些“黑马”企业用创新与担当,成为“我为桐乡作贡献”最生动的注脚。而桐乡,正以令人惊叹的“育马速度”,让一批又一批“黑马”从这里出发,奔向更广阔的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