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嘉兴 > 县市区 > 海盐县

于城镇“老粮仓变文创园,老旧空间赋新能”入选全省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典型案例

发布日期:2025-08-22 09:07 信息来源:海盐新闻 浏览次数:

■全媒体记者 俞书铭

本报讯 近日,浙江省印发《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典型案例》,全省13个案例入选。其中,海盐于城镇“老粮仓变文创园,老旧空间赋新能”入选。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于城镇中桥西南侧的“1953创库文化产业园”,看到五个高大敦实的粮仓灰墙斑驳,仍透着昔日粮仓的厚重气度。然而,粮仓内部早已不是储存粮食的寂静空间,而是充满了人声与活力的文化聚集地。

智慧书房里,不少读者坐着品茶、阅读。城市客厅里,许多游客正在参观民俗文化展示。“如今,整个园区既保留着历史痕迹,又充满了现代生活气息,是当地市民和游客都喜爱的好去处。”园区负责人唐国鹏向记者介绍。

于城是海盐传统的粮食主产区之一,拥有深厚的粮仓文化历史底蕴。于城老粮站建于1953年,曾是县域储粮要地,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因年代久远逐渐破败。

2021年,于城启动粮仓改造工程,在完整保留建筑群原有格局的基础上,采用“局部更新、修旧如旧”的理念,对5个老粮仓实施精细化改造,打造多功能复合型文化空间。

“这些粮仓属于历史保护建筑,我们在改造前特邀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并加固原有梁架结构。同时,特意保留了临河码头,将其打造为承载历史记忆的景观节点。”于城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2年,粮仓整体修缮和形象提升完成后,陆续招引餐饮、农业科技、丝绸、文化传媒等领域的企业入驻。园区还将首栋粮仓改造为智慧书房,把储存“物质粮食”的空间转变为提供“精神食粮”的场所,藏书7000余册,实行数字化管理,月均接待读者超千人。另外两栋粮仓则被改造为城市客厅,设有民俗文化展示馆、城乡建设展陈与多功能厅,最大限度保留原有设施与历史印记,并融入更多本土记忆元素。

从于城粮仓到1953创库文化产业园,于城“老粮仓”仍在不断蜕变。目前,于城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共同完善“投建管运”一体化可持续机制,持续完善产业园配套设施,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高标准的运营保障。园区同步建设数字化智慧服务体系,助力本地居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的梦想。

1953创库文化产业园还积极联合本地学校等单位开展实训合作,举办校园直播大赛、引企入校、电商课堂等活动,搭建起直播电商与创业孵化平台,推动资源整合与品牌建设,形成现代化美丽城镇发展的长效机制。

如今,1953创库文化产业园已成为集特色餐饮、市民服务、文化展示、电商直播、亲子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新地标。不少游客赞叹:“这样的文创园,来了第一次就想来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