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市政府
索引号: 002546445/2025-475344 文号: 嘉政发〔2025〕11号
发布单位: 市政府办公室 有效性: 有效
规范性文件统一编号: ZJFC00-2025-0005 成文日期: 2025-06-1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兴市贯彻落实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实施方案的通知
政策解读>>
图文解读>>
发布日期: 2025- 06- 16 15: 07 信息来源: 市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嘉兴市贯彻落实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实施方案》已经九届市人民政府第6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嘉兴市人民政府

2025年6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嘉兴市贯彻落实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

实施方案

围绕高能级开放强省、世界一流强港和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航运浙江”建设,以建设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为载体,推进基础设施提能升级,促进运输结构调整,加快绿色智慧转型,构建现代航运物流体系,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典范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到2027年,高水平建成“一枢纽、八联、十通道”海河联运体系,全市千吨级航道总里程保持全国领先,2000吨级航道实现零突破。到2030年,干线航道通达85%以上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建成20个以上大型公共作业区,支撑服务一批内河临港物流园区,内河航运智慧化、绿色化水平迈向新高度。到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海河联运总体发展水平跻身全国先进行列。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加快航道提级扩能

(一)实施“扩能升级”干线提升工程。全面推进“三横三纵一通道”高等级航道网络建设,逐步推进2000吨级航道提升。建成浙北集装箱主通道、杭申线嘉兴段三级航道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东宗线航道,实施乍嘉苏线、京杭运河嘉兴段等二级航道提升项目。(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乍浦经济开发区〔嘉兴港区〕,各县〔市、区〕政府。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谋划“通港达园”短支航道工程。发挥航道干支联动效能,调整优化航道网络结构,围绕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公共作业区,谋划崇福市河、北道桥港、泰山港、梅台港等重点短支航道建设,加快联通洲泉镇、陶庄镇等重点工业园区,服务临港企业及腹地产业,增强水运“最后一公里”服务功能,助力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交通运输局)

二、提升港口规模能级

(三)建设千吨级内河公用作业区。完善内河港口规划,加快推进《嘉兴内河港总体规划(2035年)》报批,打造“一港、六区、三十个公用作业区”总体空间格局。加快建成嘉兴内河港海宁港区星光、海盐港区经开等重要公用作业区,建强内河港口物流枢纽。(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乍浦经济开发区〔嘉兴港区〕,各县〔市、区〕政府)

(四)打造现代化内河港口。以集装箱、粮食、能源等重要物资运输为重点,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水”,引导适箱货物“散改集”。探索自动驾驶、无人集卡在内河港口和重点集疏运线路的应用,支持研发内河港口生产作业系统,提升码头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

(五)培育规范化港口企业。坚持优存量和控增量相结合,实施内河港口企业分类分级监管,建立健全内河港口企业退出机制,加快内河老旧码头升级改造,持续推进港口岸线资源整合,提高土地、岸线资源利用效率,培育一批规模化、现代化港口龙头企业。(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

三、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

(六)推动沿海港产城融合发展。立足沿海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招引供应链企业入驻嘉兴港,做大做强特色货种。依托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优势,推进进境水果、冰鲜水产品等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安全存储、有效运转,全力保障引航、查验、通关效率,打造全省首批航运服务集聚点。(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嘉兴海关、嘉兴海事局、市口岸办)

(七)推动内河港产城融合发展。发挥嘉兴内河沿线产业集聚优势,推动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千吨级航道、码头全覆盖,引导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适水产业临港集聚,形成“内河码头+配套园区+物流服务”综合高效运作模式。(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

(八)推动海港河港一体化发展。加强与周边港口合作,大力拓展嘉兴港近洋航线、内贸航线、海河联运内河航线,开展“新三样”出海“直通车”服务。加快沪乍杭货运铁路进港支线、独山港区疏港高速前期研究,拓展多式联运节点建设,推进长三角集装箱货源加速集聚。(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嘉兴海关、嘉兴海事局)

四、迭代升级运输装备

(九)优化内河船舶运力结构。推进船舶大型化、专业化、智能化发展,加快老旧船舶淘汰、标准化和专业化船舶建设。重点推广双层64标箱集装箱船,推动发展三层96标箱集装箱船和2000吨级干散货船。(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经信局)

(十)加快船舶产业发展。优化内河船舶制造产业布局,培育船舶制造骨干企业,支持推动特色船舶修造基地建设,提升船舶维修、拆解等服务能力。加快二级航道适配船型、大型旅游客船研发应用,强化船舶建造检验质量管控,推进造船业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嘉兴海事局,各县〔市、区〕政府)

(十一)发展新能源船舶。加快推进电池、甲醇、氢能等动力船舶研发应用,推出一批新能源货船主力船型。提升新能源船舶维保能力,加强监管检查,完善新能源船舶技术规范,加快构建智能绿色船舶技术规范体系。(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嘉兴海事局)

五、促进交旅融合发展

(十二)提升旅游航道。依托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名镇、河湖湿地等文旅资源,以航道为纽带串联、盘活、整合全域水上旅游资源。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一批集交通运输、文化传承、生态景观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航道,重点谋划乌镇—濮院等特色旅游航道,促进文旅、交旅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各县〔市、区〕政府)

(十三)打造精品航线。聚焦船舶设施品质提升、旅游服务产品创新,推动全市水路旅游客运高质量发展,重点打造“重走一大路”“平湖水岸交融游线”等省部级精品航线3条,创新推广水上游线特色产品12个,打响“船游嘉兴”品牌。(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各县〔市、区〕政府)

六、推动绿色低碳航运建设

(十四)打造绿色航运廊道。推进绿色船舶加注、充换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乍浦、双山等水上服务区充电站,加快乍浦塘加氢站布设,打造锂电、氢能绿色航运廊道。依托芦花荡、钱码头等水上服务区,积极创建一流水上服务区和近零碳水上服务区。(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嘉兴海事局、浙江乍浦经济开发区〔嘉兴港区〕,各县〔市、区〕政府)

(十五)打造低碳绿色内河港口。加快港口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推动港作机械、港内运输装备使用清洁能源,推进干散货码头堆场抑尘设施全覆盖,鼓励开展地下管廊、布袋除尘等配套设施更新改造,建立健全内河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港口码头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嘉兴海事局,各县〔市、区〕政府)

七、推动智慧安全转型

(十六)推进智慧航道建设。打造京杭运河、杭申线、杭平申线航道等337公里转型升级廊道,建设电子航道“一张图”、“港闸区船”联合调度、航道养护尺度动态服务、航道运行监测、船岸云协同等5大场景应用,推动内河航道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数据局,各县〔市、区〕政府)

(十七)优化政务服务效能。深化内河船舶“多证合一”“文书合一”“通检互认”,提升水运“跨省通办”服务能力。健全港地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嘉兴海河联运在线平台接入“四港”联动智慧物流云平台,实现港口业务办理、物流服务等功能和数据全流程对接,构建一体、智慧、高效的水运政务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数据局,各县〔市、区〕政府)

(十八)提升安全治理水平。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时段、重大风险管控,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加强水上交通应急保障基地建设和装备配备,提升非现场执法水平,加大与公安、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联合执法力度,常态化推进长三角跨区域执法联动。(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应急管理局、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乍浦经济开发区〔嘉兴港区〕)

市交通强市建设领导小组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强化市级有关部门(单位)及各县(市、区)政府协作联动,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困难问题。加强与国家、省相关规划衔接,争取国家“两重”“两新”等政策,以及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等支持。争取重点港口码头、干支线航道等项目纳入国家、省重大项目清单,做好配套资金、用地指标保障。严格落实港口规划范围内用地审批,加强码头后方、临港腹地、航道沿线等用地控制,确保用地规划、产业布局与航道、港口建设统筹推进。

嘉政发〔2025 〕11号.pdf


作者:

信息来源: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